2025年5月9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全球綠能轉型如火如荼,各國政府與企業正卯足全力加速太陽能與風電建置。然而,在追求「零碳」的道路上,我們是否也忽略了另一個關鍵環節:電網的穩定與儲能的角色?
歐洲斷電警鐘:再生能源多了,電穩反而難了?
2025年4月28日,一場突如其來的電力風暴席捲了西班牙與葡萄牙,造成歐洲近二十年來最嚴重的停電事故,影響人數高達6,000萬。
西班牙當時再生能源供電占比高達64%,但因為與歐洲主電網的連接容量過低,加上儲能設施不足,導致瞬間失去15GW電力供應,約占全國用電的六成,最終引爆跨境電網崩潰。( 見此報導 )
尤其像太陽能與風電這類「天候型能源」,其供應極度依賴自然條件,若缺乏足夠儲能與調度設施,就像高速公路上滿是車卻沒有交流道,最後不但無法疏導流量,反而導致整體癱瘓。
至此,儲能不再是配角,而是再生能源穩定併網的關鍵主角。
台廠六強:誰在儲能產業鏈搶得先機?
🔋 泓德能源 (6873-TW)|技術+案場+海外拓展的儲能全能王
泓德能源屬於綠能環保產業,聚焦於再生能源(太陽能、儲能)、智慧電網、電力交易、綠電供應鏈整合等領域。公司積極參與全球能源轉型與淨零碳排趨勢,並因應國際RE100、碳關稅等政策推動企業綠電需求。( 見此報導 )
主要產品包括太陽能光電案場、儲能案場的開發、設計、EPC工程、案場維運、資產管理、再生能源銷售、電力市場交易、智慧充電站、能源管理系統等。
公司也提供「光儲充」整合解決方案,結合太陽能、儲能與電動車充電樁,並發展AI智慧綠電系統。
-
台灣累積儲能達259MW,已併網60MW。
-
擴展至日本(2.6GW長期規劃,已得標73MW)、澳洲(1GW潛在容量)、菲律賓(300MW案場)。
-
發展VPP、電力交易、AI預測等智慧電網應用,複製商業模式至海外。
-
定位:全球化電網整合商,具高複製能力與收益模型。
⚡ 雲豹能源 (6869-TW)|本土最大儲能商,政策與實績兼具
雲豹能源以再生能源電廠開發、投資設置、維運管理為核心,採取「發電到售電一條龍」的多元整合服務模式,結合自有電廠、儲能、售電平台與水資源等多元事業。( 見此報導 )
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推動產業永續發展。主要產品與服務包括:太陽能電廠開發與工程、儲能系統工程、水處理工程、綠電售電、電廠維運,以及生質能發電等。
-
台普威子公司主導,累積建置容量459MW/1201MWh。
-
台電首件雙邊合作案、首座大型變電所儲能案場。
-
獲金峰獎肯定,政策受惠股。
-
定位:深耕台灣、結合政策紅利的儲能平台領導者。
⚙️ 盛達 (3027-TW)|系統整合+EaaS服務模式創新者
盛達以電業解決方案服務為核心,聚焦再生能源與儲能系統整合,提供從規劃、設計、建置到維運的全方位服務。旗下子公司盛齊綠能專責儲能系統建置,並與多家國內外大型再生能源投資機構合作,推動「再生能源即服務(EaaS)」模式,強化能源轉型所需的關鍵技術整合能力。
主要產品包括儲能系統(電池櫃、BMS、PCS、EMS)、太陽能光電系統、微電網、智慧電網管理專案,以及太陽能充電一體機等。
-
表前儲能已達360.7MWh,表後系統13場,另有10場在洽。
-
自研EMS/BMS/PCS全套系統,具商轉實績。
-
光儲/光充儲/大戶用電三合一場域,發展「能源即服務」模式。
-
定位:商業模式轉型的典範,具B2B場域導入能力。
🧩 熙特爾 (7740-TW)|量產儲能模組,軟硬體一條龍的黑馬
熙特爾以一站式系統整合能力著稱,涵蓋電池模組設計、生產、能源管理系統(EMS,簡單來說是用來監控與優化能源使用的軟體)、電池管理系統(BMS,主要負責監控電池狀態與安全)具備從上游製造到下游案場建置的全面解決方案。
公司未來朝自製電池模組+自研能源管理系統發展,透過軟硬體整合提供一條龍服務,同時積極拓展日本、加拿大等海外市場。
-
辰熙精密模組出貨已突破596MWh,年產能3GWh。
-
高雄建置兩座100MW案場進行中,認證到位。
-
可快速因應不同市場規範,供應鏈彈性強。
-
定位:最具工業規模量產能力的BMS+EMS自主供應商。
🧱 桓鼎 (5543-TW)|儲能牆+示範場布局,鎖定國際小案場市場
以建材業為基礎,近年積極轉型跨足綠色能源產業,形成「建材+綠能」雙主軸。產品涵蓋移動載具、電池模組、儲能牆及儲能案場,並持續拓展外銷金屬建材自有品牌。
桓鼎積極布局全球市場,特別是在表後儲能、光儲解決方案商機方面,並深化與電動車充電站營運商的業務合作,
-
以儲能牆系統為主軸,獲南美、日本、台灣訂單。
-
已建置4座示範案場,推進IEC/JIS認證申請。
-
推行私募引入戰略投資人,專注歐亞家用與商用場域。
-
定位:高利潤區塊型產品切入者,專攻中小型場域與外銷市場。
🛠️ 天宇工業 (8171-TW)|模組化儲能與軟體整合的綜合型玩家
天宇是一家專注於儲能系統生產與綠能環保產業的公司,其營運模式正在從代工轉型為能源運營商,並且積極擴展生產能力以滿足未來的訂單需求。
由於台灣儲能市場核可容量大於需求量,市場觀望情緒濃厚,將挹注2025年營運動能,顯示儲能系統在未來仍具成長潛力。
-
佈局6座案場含輔助服務與微電網。
-
提供模組化儲能櫃、3MWh儲能貨櫃,通過CNS認證。
-
結合子公司夸克能源,推進EPC與ESCO節能服務。
-
定位:具備軟硬整合能力,能快速因應用戶需求場景。
結語:儲能不是配角,是下一波能源資本支出的主力
西葡的斷電事件不是例外,而是對所有高度依賴再生能源國家的預警。要真正實現「淨零排放」與「能源韌性」並行,儲能技術與建設投資將是不可或缺的核心。
台灣廠商正站在關鍵交叉口,從泓德與雲豹的系統服務,到盛達與天宇的技術實作,儲能不再只是備用電池,而是能源治理的「中控室」。
當全球都在為穩電力而投資,這些企業,就是值得關注的未來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