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裝船市迎強彈,運價飆升、獲利翻紅,下半年行情可望續熱

2025年08月18日 11: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2025年第二季全球散裝船市場出現意料之外的強勢回彈,不僅逆勢走出傳統淡季低迷,甚至在運價與獲利表現上同步爆發。

背後推動這波行情的,除了中國大陸加碼推動基礎建設,還包括俄烏戰爭可能停火所引發的預期心理,加上全球運力供給偏緊,讓整體市場呈現「量少價漲」的強勢格局,國內相關業者如慧洋-KY、裕民、中航、四維航等,也順勢迎來久違的營運轉機,成為近年少見的強勁行情。

運價反彈快又猛,市場熱度回溫明確

最明顯的訊號來自運價表現,根據市場數據,海岬型船舶日租金自5月底起一路飆升,6月中已來到將近3萬美元水準,單月漲幅高達九成;巴拿馬型運價也不遑多讓,因為中型船主要負責糧食、鋁土礦與煤炭等大宗物資運輸,是整個供應鏈中的「彈性骨幹」,成為本波反彈最搶手的船型之一。

運價的反彈帶動 BDI 指數明顯上升,市場買氣同步回溫,許多原本觀望的租船買盤開始出手,市場回溫已不只是數據表現,而是真實反映在業者營運上。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從虧轉盈、獲利翻倍,業者業績普遍開紅盤

在這波行情下,國內散裝船公司普遍繳出亮眼成績單。

  • 四維航(5608-TW)表現最突出,第2季稅後純益2.17億元,成功擺脫首季虧損,年增近9倍。
  • 裕民(2606-TW)營運動能明顯轉強,第2季EPS達0.77元,較上季暴增近兩倍。
  • 散裝龍頭慧洋-KY(2637-TW)則在7月單月EPS達0.33元,營收回升速度驚人。
  • 中航(2612-TW)更因高價租金與舊船出售獲利雙利多,單季稅後純益達3.63億元,年增近倍,展現強勁反彈力道。

這些數字反映的不只是短期業績復甦,更說明市場結構正在改變,供需失衡的格局重新浮現,為後續運價續揚提供支撐。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中國基建、俄烏局勢,帶動長線需求

散裝市場這波行情的底層邏輯,不只來自價格,而是實質需求的支撐。

首先,中國大陸推動一系列重大基礎建設計畫,包括西藏大壩與雅下工程,後者總投資金額預估高達人民幣1.2兆元,是全球最大水利工程之一,這些工程牽動水泥、鋼鐵、煤炭等大量原物料運輸,進一步推升對散裝運力的需求。

相關文章👉世紀工程上線!中國水壩計畫+全球搶料潮助運價飆升,散裝船市場熱潮延燒至下半年

其次,俄烏戰爭停火跡象漸明,市場開始提前反應重建需求。根據世界銀行估算,烏克蘭重建成本可能高達6,000億美元,初期將仰賴中小型船隻運輸建材與糧食等民生物資。由於預期租金將在停火後快速上漲,不少買方出現「防衛性買盤」,提前進場租船,導致市場提前加溫。

相關文章👉烏俄停戰推動散裝航運熱潮:重建需求釋放長期利多,台股小型船概念股先受惠!

供給受限、環保規範夾擊,運價結構性上升可期

供給端同樣提供市場強而有力的支撐,根據船舶產業預估,2025年與2026年散裝船新船交付量年增幅將低於2%,意味新增運能有限。此外,國際海事組織(IMO)針對碳排放與能效的法規趨嚴,迫使部分老舊船提前退出市場,或被迫降速航行,壓縮有效運力。

這些供給緊縮因素,讓本波運價上漲不再只是短期行情,而是具備結構性延續的條件。

展望下半年,業界普遍認為,市場行情仍將延續這波強勢。慧洋-KY具備多元船型優勢,可彈性應對不同貨源與航線;裕民、中航等則憑藉中大型船優勢,能把握中國與大西洋區的原物料貿易機會;四維航、正德等中小型業者,擁有自備裝卸設備船舶,在港口設施不足的新興市場更具競爭力。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鋁土礦
運輸
產業
EPS
烏克蘭
航運
散裝航運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