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研究正在被AI重寫:合成數據樣本(Synthetic Panels)如何改變遊戲規則?

2025年09月30日 17: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傳統上,市場研究靠的是「人」。研究公司必須建立樣本庫(panels),招募消費者回答問卷,然後分析數據。但在數位行銷與新產品開發講求「快狠準」的今天,這種流程顯得昂貴又緩慢。如今,人工智慧正悄悄改寫這個產業——新的武器叫做 Synthetic Panels(合成數據樣本)

傳統樣本的困境:12週、6萬美元的代價

美國合成數據樣本供應商Qualtrics指出,根據一份跨國消費者調查,從問卷設計到蒐集答案,再到分析出報告,通常需要 12週,成本動輒 6萬美元。對決策者來說,當研究報告出爐時,市場環境早已變了樣。

更別提受訪者招募的困難與隱私問題,讓研究業者長期受限。

👉 值得注意的是,Qualtrics在2025年8月宣布與市場研究數據品質領導者 PureSpectrum 合作,進一步推廣合成數據樣本技術。根據雙方說明,Qualtrics的AI模型已被證明能將研究成本降低高達50%,並把洞察時間從「數週縮短到數分鐘」。PureSpectrum則每天補充數百萬筆新資料,確保模擬樣本持續反映最新的消費者情緒與行為。

目前,這套方案(Edge Audiences)已被 Booking.com、Google Labs 等數百家企業採用。

合成數據樣本登場:AI模擬消費者

合成數據樣本的核心概念,就是用生成式AI模型來模擬「消費者的回答」。

它的運作方式是:

  1. AI先學習過往累積的大量調查資料與公開數據。

  2. 研究人員丟出一份新問卷,AI立即以「虛擬消費者」身份回覆。

  3. 研究者獲得與真人樣本趨勢高度相似的數據。

這讓研究速度從 12週壓縮到1週甚至數小時。對企業來說,這意味著產品概念可以先用合成樣本測試,得到方向後再用真人調查驗證,大幅降低風險。

案例:Booking.com找到「獨旅者」

旅遊平台Booking.com已經導入合成數據樣本,並用它探索「個人旅行者」這個新市場。結果不僅研究成本降低50%,還捕捉到傳統調查無法輕易找到的小眾族群。

這顯示合成數據不只是「加速版的傳統調查」,更可能開啟全新市場洞察。

優勢與限制:快速、低成本,但不是萬能

優勢

  • 速度:研究結果可即時獲得,敏捷決策成為可能。

  • 成本:不必支付大規模受訪者報酬。

  • 小眾研究:可針對極細分族群生成樣本。

限制

  • 知識偏差:AI「知道太多」,在知識性題目上可能高估消費者理解。

  • 隱私與倫理:雖然數據是模擬的,但使用上仍引發「是否能代表真實人性」的爭論。

  • 設計依賴:問卷設計若不夠嚴謹,AI數據可能與現實脫節。

產業趨勢:AI將成為市場研究的「第一哩路」

目前業界普遍共識是:合成數據並非取代真人,而是成為前置工具。先用AI跑一次,快速得到假設,再用真人驗證。未來,隨著代理型AI(Agentic AI) 的成熟,AI不僅能生成樣本,還能自動定義問題、分析數據、甚至產出決策簡報。

這意味著市場研究的角色將轉變:研究人員從「數據蒐集者」變成「洞察解讀者」。AI提供速度與規模,人類則專注於解釋動機與策略。

商業意義

市場研究過去是「昂貴且緩慢」的產業,如今卻有機會因AI而變得「快速且普及」。對企業來說,這不僅是節省成本,更是搶先一步捕捉消費者心聲的關鍵。未來,能否善用合成數據樣本,或許會成為企業競爭的新分水嶺。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AI Agent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