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泥 (1101-TW) 花蓮和平廠「再生資源利用中心」(DAKA RRRC)9月27日正式啟用,成為國內首座利用水泥窯高溫協同處理生活垃圾的設施,日處理量可達200噸。同時花蓮廠也取得全台首張水泥廠營建廢棄物處理執。
處理成效與環保監測
根據環境部統計,花蓮縣2024年一般廢棄物產生量約15.7萬噸,其中一般垃圾約6.4萬噸、資源垃圾約8.7萬噸。台泥和平廠在試運轉期間協助處理的8.2萬噸垃圾,已相當於花蓮縣全年廢棄物產生量的一半以上。全國層面來看,台灣2024年全年一般廢棄物總量超過1176萬噸,人均每日產生量約1.37公斤。
台泥表示,水泥窯具備高溫度、長滯留時間與高擾流特性,可讓物料充分燃燒,不產生殘渣或戴奧辛。搭配園區內的氣化爐,能先將含水垃圾氣化,再進一步燃燒,確保轉化燃料的品質與穩定度。與一般焚化爐相比,不會留下飛灰與底渣。
該中心自2023年7月試運轉至2025年8月,已處理超過8.2萬噸花蓮地區生活垃圾,減少和平廠煤炭使用量約3%,減碳超過4.3萬噸,並避免約4000噸掩埋過程產生的甲烷排放。為確保排放品質,設施設有即時監測機制,將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數據公開,並同步傳送至花蓮縣環保局;戴奧辛與重金屬等項目則由第三方每季檢測,試運轉至今結果僅為法規標準的十分之一。
說明:台泥近年營收結構變化,水泥本業比重仍最大,但發電、儲能及再生能源占比逐步提升。
(圖片來源:【公司簡介】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營建廢棄物再利用
除了生活垃圾處理,台泥花蓮廠今年也獲得全台首張水泥廠營建廢棄物處理執照,處理量上限為每月1.2萬噸。該計畫自2023年展開,2024年底完成測試,2025年6月正式取得許可,至今已處理逾6500噸營建廢棄物。營建廢棄物經再利用可製成「可再生混凝土粒料」,具備高效透水性,強度達3500psi,能承受大型卡車壓力。目前已應用於和平園區道路工程,可改善排水、減少積水並緩解都市熱島效應。
根據Technavio報告,全球再生混凝土骨料市場2023年規模約91億美元,預計2028年將增至約121億美元,年均成長率約5.9%。其中亞太地區市場成長速度更快,年均成長率達6.8%,規模將由2023年約23億美元增至2028年約32億美元。不過,報告也指出,市場發展仍面臨幾項挑戰,包括回收工序選擇會影響產品品質,部分工程單位對再生混凝土接受度不足,以及新型智慧混凝土材料可能分散需求。此外,全球建築產業普遍存在勞動力短缺問題,也可能推升成本,進而影響再生水泥的應用推廣。
近期樺加莎颱風外圍環流重創花蓮光復鄉,台泥出動水車1台、WA450鏟車1台、PC70怪手4台、山貓1台、470輪型鏟裝車1台、26噸吊卡車2台等設備協助災後作業。台泥表示,取得營建廢棄物處理執照後,未來可望在災後復原中發揮更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