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若在10月初真的關門,衝擊最大的就是經濟數據發布。原定10月3日要公布的非農就業報告恐怕首當其衝。勞工部已經放話,一旦停擺,數據就會全面喊停,投資人最在意的就業與通膨數據可能一延再延,讓聯準會的決策失去依據。
如果僵局拉長,10月15日排定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將遭殃。換句話說,在關鍵時點,投資人和決策者可能突然失去官方統計的依靠,市場透明度瞬間打折。
這並非首次。回顧2013年,美國政府曾關門16天,當時原定10月3日的就業報告,拖到10月22日才補發。雖然事後數據能補上,但停擺期間,市場等於陷入資訊斷層。
專家提醒,如果沒有官方數據,投資人就得更依賴聯準會官員的談話,甚至轉向替代數據來判斷形勢,這不只增加政策解讀難度,也可能推升美債和衍生性商品的波動。
眼下市場已經押注,聯準會在10月28–29日會議降息1碼的機率高達九成,但若數據延後,這項判斷的確定性將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