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川崎重工今年曾公開了一段概念影片,展示旗下「Corleo」機器馬的設計構想。影片中,這款四足機器人能奔馳山谷、跨越河流、翻山越嶺,甚至一躍而過山谷裂縫,被定位為顛覆性的「下一代移動工具」。但重點不在影片多麼炫目,而是這個構想若真的要實現,還有一大堆技術難題要解決。也正因如此,從這些挑戰切入,才能更清楚看見未來機器人移動技術的零組件需求。
不同於只能在道路與小徑上行駛的摩托車,Corleo 以雙足動物為靈感,企圖突破輪式載具的限制,進入任何地形。但要實現「能載人又能奔跑跳躍」的機械馬,仍面臨嚴峻挑戰。
機器人由兩大核心構成:身體與資訊處理系統。身體需包含馬達、致動器(actuators)和感測器;處理系統則負責解讀數據,決定如何動作。雖然目前已有能承重的四足機器人,例如 Barry 與 Unitree,但要像馬一樣奔馳跳躍,則需要更強勁、更靈活的致動器。
此外,Corleo 的設計看似缺乏「外感知」(exteroceptive)感測器,如相機或雷射雷達。若要在野外載人奔馳,必須能「看見」前方的岩石、濕滑地面等障礙,否則安全難以保障。
儘管如此,若能克服技術門檻,Corleo 的應用前景相當廣闊。它有望成為比四輪越野車更強的交通工具,可用於偏遠地區運輸、觀光、戶外運動,甚至開啟全新娛樂市場。
專家指出,更值得期待的,是其技術外溢效應。Corleo 所需的平衡控制與智能步態演算法,未來可能推進外骨骼機器人的發展,幫助行動不便者恢復獨立移動。
目前,Corleo仍停留在概念階段,挑戰包括續航力、安全標準與環境適應性。但隨著四足機器人研究不斷突破,川崎的「機器馬」或許有一天能從實驗室走進現實。
川崎重工業的經營特色
川崎重工業(7012-JP)切入「機器人」領域並非偶然,而是其長期跨產業布局的自然延伸。該公司早在工業自動化時代便投入機械手臂,現今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已屬重要玩家,應用範圍從汽車、電子、金屬加工到食品產線,具備完整的生產與系統整合能力。
從競爭格局來看,川崎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對手是Fanuc(6954.T)、安川電機(6506.T)、ABB(ABBN.S)與庫卡(KUKAF.H),這些公司大多專注於工業應用;在四足機器人與仿生領域,則有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與中國的Unitree等新創挑戰者。相較之下,川崎最大的差異化在於「同時擁有消費品牌與重工技術」,意味著它可以把摩托車、越野車的市場經驗,轉化為打造載人型機器人的商業化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