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總經速讀》中國出口回升難掩內需疲弱,經濟復甦仍依賴政策支撐

2025年04月14日 18: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路透社

2025年4月14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出口短期回升中國3月出口年增率達12.4%,主要由企業加速出貨、趕在美國新一輪關稅實施前完成出口所帶動。

內需動能有限進口年減4.3%,顯示內部消費與投資需求仍有待進一步恢復,政策刺激措施可能持續加碼。

信貸規模擴大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達3.64兆人民幣,明顯高於市場預期,反映政策面支持企業與家庭融資需求。

👉 本日總經趨勢顯示: 中國經濟目前呈現「外需提前透支、內需尚未回穩、政策主導動能」的三軸格局。

出口短升並非結構性改善,而信貸擴張則凸顯政策對內需的依賴。整體而言,經濟增長仍倚賴政策支撐,短期亮點需警惕可持續性風險。

3月出口年增12.4%,短期因素主導

中國3月出口年增率達 12.4%,顯著高於市場預期的4.4%,為近五個月新高。

分析指出,此增幅主要受益於出口企業提前出貨,以因應美國即將實施的新一輪145%關稅。

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Lynn Song表示,此次成長屬於階段性現象,短期推升動能較為集中於具價格敏感性、可替代性高的品類。預期未來數月出口表現將面臨回落壓力。

此外,中國第一季對美貿易順差達766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有可能成為美方持續施壓的因素。

儘管出口表現強勁,但3月進口年減 4.3%,顯示國內需求仍面臨壓力。其中,大豆進口年減近 37%,部分觀察指出可能與政策性進口調整有關。

政策支持下貸款規模超預期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達 3.64兆元,超出市場預估的3兆元。企業貸款大幅上升至 2.84兆元,而家庭部門(含房貸)貸款也回升至 9,853億元,結束2月的負增長。

第一季累計新增貸款總額為 9.78兆元,高於去年同期的9.46兆元,顯示政策層面積極透過信貸手段支持經濟

《金融時報》指出,中國仍具備總體經濟政策調控空間,未來可能依據實際情況,進一步進行逆周期調節,包括擴大財政赤字與發行特別國債等措施。

貨幣供應方面,M2年增率為 7.0%,略低於市場預期的7.1%,反映整體資金流通尚未全面轉化為實體經濟動能。

📌逆周期調節是一種政府或中央銀行用來穩定經濟波動的政策手段,意思是——在經濟過熱時要「踩煞車」,在經濟不景氣時則要「踩油門」,試圖讓經濟達到穩定成長的效果。

結論:政策空間充足,結構調整仍為重點

多數分析機構認為,中國未來幾個月將持續推出政策工具,包括降準、降息及擴大基建投資等,以穩定增長基礎。高盛與花旗近期已將中國2025年GDP增長預測下修至 4% 與 4.2%,低於官方「約5%」的目標。

面對中美貿易爭端持續、房地產市場低迷與消費信心不足等挑戰,中國經濟結構性調整的壓力仍在,政策回應的穩定性與長期成效,將是後續觀察重點。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中國經濟
總經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