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農業部(USDA)週一公佈了3月農作物種植面積和庫存數據,結果不像過去那樣帶來什麼大新聞,這次市場反而算是鬆了一口氣。玉米和大豆的數據大致符合大家的預期,既沒有什麼嚇人的消息,也沒有讓人特別振奮的利多。
沒有大驚喜,市場反應平淡
這次的報告沒有釋出壞消息,所以對價格來說算是一種支撐,幫助價格不要再繼續跌下去。但同時也沒看到什麼可以讓價格大漲的好消息,因此最近剛賣掉部位的投資人可能會覺得有點安慰。
根據過去 20年的數據來看,這次玉米和大豆的庫存數量跟市場預期幾乎一樣,是非常少見的情況。
玉米種得特別多
這次玉米的種植面積達到 9530萬英畝,是 12年來最多的,比市場預期多出近 100萬英畝,年增 5.2%。照理說這種數字應該會讓市場覺得偏空、價格可能會跌,但實際上玉米期貨價格當天幾乎沒什麼動,表示市場早就有心理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總農地變少,農民還是選擇種比較多玉米,可能因為雖然玉米價格不是很好,但其他作物的收益更差。玉米在整體農地中所占的比例也創下近 10年來新高,達到 30.8%。
大豆、小麥和棉花反而種得少
大豆的種植面積為 8349.5萬英畝,是自 2016年以來最低的,連續第 17年中有 14次低於市場預期。而小麥的種植面積比所有預估還要少。農民打算種的春小麥面積是自 1970年以來最少的,棉花種植面積也是自 2015年以來最低。
大豆的種植量偏低,但因為全球大豆庫存還算充足,市場並沒有太大反應。但 CBOT 11月大豆期貨在週一下跌了快1%,顯示投資人可能原本預期會更少。
未來還會改變嗎?6月報告有機會翻盤?
從歷史數據來看,當 2月玉米與大豆價格的比值低於 2.3時(代表玉米價格相對較高),3月公佈的玉米種植數據通常都會高於預期,而且 6月也會維持相同趨勢。今年的比值是 2.24和 2.25,代表 6月的玉米數據可能還是偏空(也就是面積還是會多)。
大豆的情況通常相反:當比值偏向玉米,大豆就會種得比較少。近 10年中有 10次,6月的大豆種植數據都低於市場預期,也就是說市場通常會高估大豆種植量。
另外,過去 10年中有 7年,玉米種植面積在 6月比 3月還高。代表隨著種植季節展開,玉米面積有可能還會再增加。
這些數據什麼時候會影響供需預測?
這次公佈的種植面積數據,會在美國農業部 5月發布 2025-26年度的第一份供需預測報告時,開始影響市場對未來產量的判斷。
2月,美國農業部預估今年玉米產量會有 155.85億蒲式耳、單位產量是每英畝 181蒲式耳、總種植面積為 9400萬英畝,期末庫存會比去年多 28%。現在玉米面積變多了,如果單產維持不變,總產量可能會再增加 2.2億蒲式耳。但如果天氣不好、單產下降,那增加的面積也可能補不上減產。
大豆部分,2月預估產量是 43.7億蒲式耳,種植面積為 8400萬英畝,期末庫存會比去年少 16%。現在的實際種植面積比 2月預估少了 300萬英畝,這大概會讓產量少掉 3000萬蒲式耳。如果單產也下修,那損失的產量可能會更高,最多會少掉 1.8億蒲式耳。這代表如果未來天氣不理想、單產偏低,大豆的供應可能會比現在大家想的緊張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