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er
優分析.2023.10.13

手機需求回溫對聯發科(2454)營收帶來希望,但為何法人看法卻普遍沒有激情?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TPG

隨著全球手機需求的回升,聯發科(2454-TW))近期宣告營收正在迎來一波復甦。從每季的數據觀察,聯發科從Q2之後是走向復甦格局。

從最近公布的九月營收來看,上半年不如預期的狀況到了下半年之後,已經逐漸追上法人對今年的營收預測,看到這裡就可以知道,當你想要知道股價貴不貴的時候,法人對今年的預測值參考性越來越高了。根據優分析統計27家法人預測值,預計聯發科今年每股獲利約在41元,以目前股價815元來看,預估本益比大約19.8倍。

然而可以注意到,法人對於聯發科未來12個月的股價評等,卻沒有太大的改變。

有些分析師指出,儘管手機需求回溫對於聯發科技的營收確實帶來了短期的正面影響,但公司長期獲利仍然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

其中一個主要的擔憂是競爭壓力的增加,當整體消費市場成長率不高的時候,殺價競爭很容易忽然變得更激烈。

另外,一些分析師也指出,聯發科的新產品線例如AI數據中心晶片與車用晶片,還需要時間長大,短期難以支持手機市場的動盪,只要市場一變化,聯發科的下修風險高於上修的機會。

市場到底在猶豫什麼?

假如分析師們認為將來有調升盈餘的機會,他們通常會率先調升評等,等到有可靠的預估數字後,才會緊接著調升盈餘預估,尤其是哪種成長潛力大的公司通常都會有這種現象,這是為何每次你都覺得本益比很高的原因,其實是因為這個本益比的EPS被低估了,後來被上修後才發現自己被耍了。

但是在聯發科身上,並沒有這種現象,因為即使最近需求回溫,營收也開始達標,但是分析師們的平均想法還是沒有明顯改變。

這個數據透露兩個訊息,首先,聯發科長期盈餘的上修機會不大,其次,可能有些潛在原因讓長期盈餘被下修的機會還是存在。

上修機會為何不高?

聯發科過去的盈餘是跟著新產品的滲透週期波動,每當有新世代的產品出現就會帶動聯發科的晶片單價提升,出貨量成長。但只要這個周期過了,盈餘就會往下走一段週期。而現在正是高峰過了之後的下行週期。

我們從長期盈餘預測值來觀察,由於下一世代的產品週期是幾年之後,所以去年的營運高峰可能要等到2026~2027年才有機會被刷新,而在此之前都是以短周期循環為主。

正面解讀的話,聯發科正要從上半年的劇烈衰退中恢復,從短周期來看的話,是利多沒錯,尤其最近安卓手機回補庫存需求熱絡,蘋果新機種也賣得不錯,市場研究機構普遍預測Q4手機市場將是首次恢復正成長。

昨日(12日)大立光也召開法說並給出指引,10月會比9月好,11月又會比10月高。能夠預測到兩個月之後,代表大立光正在暗示訂單能見度已經出現了,將發揮傳統旺季的表現,讓市場對於聯發科的說法更有信心。

手機市場Q4回溫速度優於預期,大概已經定調。這項訊息對聯發科短期股價應有幫助。

不過,長期呢?

分析師的評等多半是為了預測未來一年的股價表現,所以不能只看Q4,手機復甦能維持一年嗎?這些都是疑慮。

第一個疑慮,未來兩年手機市場會有高成長性嗎?假如沒有的話,如同剛剛所說的產品週期循環,對聯發科來說,不要出現殺價競爭就已經非常棒了,更別提什麼成長動能了。

第二個疑慮,在全球高通膨成為新常態之後,消費者有多餘的錢換高階手機嗎?

而手機晶片是聯發科營收占比的最大宗,最大的引擎熄火了,短期內很難有其他新產品足以彌補這塊,讓飛機重新起飛。

延伸閱讀:這篇文章我們檢視了聯發科的新產品有哪些,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從這個角度來看,聯發科長期盈餘目前還是沒有調升的機會,假如考慮到未來可能出現經濟動盪,市場對於2026年之後的盈餘,恐怕還是偏樂觀。

估值呢?

但也因為大家都怕這件事,所以說實在的,聯發科的股價相對於其龍頭地位與長期成長的明確度,可能有點偏低(如果你真的估算過的話)。

看到股價偏低也不能太衝動,有一件事要考量,那就是循環週期,假如你估出來的差距是50%,要思考一下多久才會走到成長周期,讓股價有機會往上去趨近合理的價值。

假如真的要等好幾年的話,根據過去經驗,股價會一直維持在偏低的估值水準很久,直到成長周期快要來臨,這就是為什麼有的龍頭股,其股價一直處在便宜位置都不動的原因。

這就是估值與週期的交叉思考方式,假如同樣低估了50%,當然你要選擇那種明確一點的,下行週期快要結束,上行週期快來臨的。

因為換算下來,年化報酬率會比較高。

不過前提是要把週期判斷正確,當你已知手機Q4會蠻旺的,也順便思考一下長期獲利展望,從數據著手會幫助你比較理性看待,而不會被短期股價的上漲以及新聞利多所迷惑。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