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論誰的基期高誰的基期低,廠商的營收「年增率轉正」,都代表著一種對於「產業復甦」的期待。
成車廠,可望率先復甦
下游的整車製造商必須減少庫存,才有可能增加未來零部件的訂單,進而引發庫存補充的需求。
因此,前提是,巨大與美利達必須將大量自行車售出,才會產生後續對於零部件的需求。
然而,很可能即使下游成車製造商的營收不錯,整體庫存也難以減少,可能得等到明年(2025)才行。
原因是:高價自行車與電動自行車仍然可以順利賣出產生營收,但一般平價自行車仍然難以銷售,因此整體的庫存下降速度還是會較慢。
這與需求結構有關,請參見下圖,根據研究機構Statista Market Insight預測,經過2020年至2021年疫情期間的高峰後,未來五年的銷售量大概將持平。直到2028年前都無法恢復到2020年的水平。
同時注意到,自行車的營收規模在2018~2028(f)的10年間,年複合成長率卻能有8.5%,2023~2028(f)也有1.9%,顯示自行車行業“本來就是”靠單價的提升來成長,這是結構性問題,所以未來不太可能會與過去不同(除了疫情)。
依照這個邏輯,就算今年旺季看到巨大與美利達營收恢復成長,也可能不是因為「銷量的增加」,而是因為高單價自行車銷售良好,使得平均售價提高。
這解釋了為何自行車庫存一直居高不下:
-
平價款式的自行車一直賣不掉,其實不是因為短期需求差,而是因為它本來就沒有足夠高的的成長率來消化這些庫存。
現在仍賣得掉的都屬於高單價款式,自行車成車廠如巨大(9921-TW)、美利達(9914-TW)等廠商的營收仍然有機會成長,但是堆在倉庫中的平價自行車還是不會消失,可能還需要多幾季才有辦法恢復正常。
所以接下來觀察自行車類股的重點會與去年不同,去年要看誰的庫存去化比較快;今年則要看Q2旺季來臨之後的「單月營收」與「單季毛利率」表現,不要在意庫存的高低,看看誰的高單價自行車銷售更暢旺,誰就有機會打敗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