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聲學廠2025上半年營收下滑 美律(2439)小幅成長撐盤、川普關稅政策成產業拖累因子

2025年07月22日 09: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2025年上半年,台灣聲學元件產業面對國際市場需求疲弱與政策不確定性,整體營收表現普遍低於2024年同期。雖然市況尚未明顯回溫,但部分業者已透過產能外移與產品策略調整初步穩住陣腳,其中以營收規模最大的美律(2439-TW)表現最為關鍵,上半年累計營收年增2.63%,雖不如市場預期的4.8%,但已為整體產業提供支撐,也可能是景氣觸底的前兆。

美律指出,受惠於產品組合優化,以及泰國第二廠預計於第四季投產,目前中國與非中國地區產能比重已達六四開,未來將持續因應市場與政策變化靈活調整。面對川普總統上台後再度啟動強硬貿易政策、引發關稅疑慮,產能分散與避開單一區域風險,成為聲學業者重要的因應方向。

東科-KY(5225-TW)今年上半年營收年減10.24%,但公司在生產基地調整上動作積極,越南廠營收占比已超過五成,正式取代中國成為主要製造基地。公司強調,儘管中國廠在開發與供應鏈完整度方面仍有優勢,但標準化產品已全面移往越南生產,並已啟動越南第二廠擴建,同時規劃設立馬來西亞新廠,以滿足品牌客戶地緣分散需求。

安普新(6743-TW)受到產業調整影響較深,上半年營收年減17.72%。不過,公司持續加快產地轉移,越南廠生產占比已自2023年的77%提升至2025年的90%,東莞與昆山廠則分別降至7%與3%。未來將進一步縮減中國產能比重,透過集中製造提升整體產能利用率與營運效率。

亞弘電(6201-TW)則為上半年表現最亮眼的聲學業者,營收年增17.67%,股價同步強勢上攻。亞弘電專注於電子音訊產品、小家電與醫療保健器材ODM,主要客戶包括UCC、Yamaha、DENON DJ、惠而浦、鐵三角與飛利浦等國際品牌。公司指出,專業音訊產品需求相對穩定,且價格接受度較高,較不受關稅影響。除擴展高階音訊與小家電產品線外,醫療產品也持續布局,2023年推出的上臂式血壓計已獲歐盟認證,2024年預計還有兩項產品通過認證,進軍歐美市場。產能方面,亞弘電在台灣、中國及菲律賓均設有據點,尤其菲律賓廠已完成第三座新廠建置,生產彈性與風險分散能力大幅提升。

錩新(2415-TW)上半年營收年減2.48%,營收雖然屬於台灣同業中最小,卻在全球車用揚聲器鍛造零組件市場中擁有約20%市占率,為全球第一大供應商。其主要客戶包括Harman、Pioneer、Bose、B&W、Dynaudio等頂級品牌。受車市景氣不振影響,短期營收動能略顯不足。錩新近年積極轉型,跨足汽車內裝與各式鍛造零件領域,並拓展至電動工具、馬達零件等多元應用。越南廠為其主要製造中心,配備冷間鍛造、沖壓、射出、表面處理與自動化設備,並取得碳盤查認證與綠電應用實績,同時通過賓士與現代汽車品質認證。中國上海廠則作為高毛利產品開發與發貨中心。

整體而言,儘管台灣聲學元件業者2025年上半年營收普遍下滑,但隨著產能向東南亞轉移、去中化策略逐步見效,加上美律與亞弘電表現穩健,有助於穩住市場信心。不過,隨川普再次上任並重啟關稅政策,供應鏈重構仍在進行,下半年產業能否走出谷底,仍須觀察全球需求回溫與政策風險進一步釐清。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聲學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