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 (002594-SZ)正重新調整其歐洲製造戰略。原訂於匈牙利的 40 億歐元電動車工廠將延後至 2026 年才開始量產,且產量初期僅達設計產能的一小部分。同時,公司加快在土耳其的布局,該廠將提前投產並遠超原先的產能預估。
匈牙利工廠
BYD 位於匈牙利南部 Szeged 的工廠,是公司進軍歐洲本地製造的工程,總投資高達 40 億歐元(約 46.4 億美元),最終年產規模預計可達 30 萬輛。
預計該廠在 2026 年的量產初期僅會生產數萬輛車,2027 年儘管產能會提高,仍將低於原始規劃。並指出,產線設備安裝原訂於今年 9 月完成,但近期已被延後,相關設備仍在中國工廠製造中。
儘管 BYD 宣布 10 月將啟動營運,但至今未明言何時進入全面量產階段。計劃中的車型包括熱銷的 Atto 3、Dolphin,以及未來的平價車款 Seagull,可能成為當地製造主力。
生產轉向土耳其
相較之下,BYD 位於土耳其 Manisa 的一座工廠卻將提早上線。原本預定 2026 年底投產、年產 15 萬輛的規模。該廠產量預計在明年會超越匈牙利廠,並在 2028 年再次大幅擴產。
該廠產線預計涵蓋包括 Seal U SUV、Sealion 5、Seal U DMi 與 Seal 06 Dmi 等多款插混與純電車型。
這決策考量了土耳其在勞動成本、能源價格與對歐出口條件上的優勢,車輛從土耳其出口至歐盟可免除額外關稅,成為繞過歐盟對中國 EV 進口加徵補貼稅的關鍵路徑。
目前 BYD 所有在歐洲銷售的車輛皆自中國進口,面對歐盟針對中國製電動車課徵的 27% 綜合關稅(包含 10% 標準關稅與 17% 反補貼稅),匈牙利工廠被視為實現「歐洲本地生產、避稅進口」的關鍵。然而在實務面,歐洲較高的薪資與製造成本仍使企業投資步伐趨於保守。
海外擴張
BYD 此次調整也與歐洲營運策略轉型有關。面對中國市場激烈的價格戰,BYD 正將更多焦點轉向海外市場。
儘管歐洲市場對相對低價車款需求強勁,但該公司仍面臨經銷通路不足、當地管理人才短缺,以及產品組合不符合市場偏好的問題(例如推銷油電車至偏好純電的市場)。
S&P Global Mobility 預估,BYD 今年將在歐洲銷售 18.6 萬輛車,較去年倍增,並預計至 2029 年將達近 40 萬輛。但此增長必須倚賴更靈活的產能部署與更強的區域經營能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