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遭西方國家凍結外匯資產後,全球開始警覺:美元也可能被當成制裁工具。這讓不少國家開始思考,是否該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降低對美元的依賴。其中中國動作最積極,選擇大買黃金來分散風險、強化外匯安全網。
根據最新資料,中國央行已連續八個月增持黃金。面對國際政治局勢緊張和經濟不確定性升高,中國加快了「去美元化」腳步。專家指出,不只中國,許多國家的央行也開始把黃金視為關鍵資產,用來對抗通膨、避開制裁風險,並穩定自身的外匯體系。
中國實際黃金儲備可能遠超官方數據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統計,中國央行在2023年增加了225公噸黃金,2024年再進一步增持至2,280公噸,黃金在其外匯儲備中占比已達5%。不過,有分析師認為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黃金市場分析師Jan Nieuwenhuijs指出,從進出口數據來看,中國實際買進的黃金數量可能遠超公開數據。他估計,中國到2024年底的黃金儲備其實已經突破5,000公噸,遠高於官方公布的2,280公噸。
他之所以懷疑中國央行可能秘密囤金,是因為出現了一個違反常理的數據:他發現,即使中國本地的黃金價格比倫敦還低,中國還是從英國進口了大量的金條。照理說,這種情況下一般企業不會願意大量高價進口導致虧錢。所以他推測,這些黃金應該是被中國央行悄悄買下,不是一般市場行為。
對美元信心下滑,央行搶進黃金成新常態
中國積極買金,背後不只是避險,更是戰略考量。在中美緊張關係、全球貿易碎片化、美國債務突破37兆美元等因素交織下,美元資產的購買力與穩定性正面臨考驗。
根據OANDA和美國銀行的報告,許多央行已經開始降低美元比重、轉而買入黃金,預料這股趨勢將持續延燒。黃金之所以受青睞,是因為它沒有對手風險、抗通膨、長期穩定,被視為理想的外匯儲備替代品。
金價盤整後有望再上攻,市場關注聯準會動向
雖然金價在4月份創下歷史新高後開始陷入整理,但市場仍看多後勢。Money Metals執行長Gleason指出,只要出現股市或債市疲弱,或是聯準會釋出降息訊號,金價可能再度起飛。他也提到,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任期可能進入倒數,若接班人態度更為寬鬆,將對美元信心造成進一步打擊,反過來利多黃金。
TD證券則強調,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產金國與消費國,對黃金市場有結構性影響力。若中國持續進場,將為金價提供強大支撐。
全球金融秩序重整,黃金地位再升級
中國這波大舉買金,不只是為了應對眼前的經濟和地緣風險,更可能掀起一場全球金融秩序的變化。如果其他國家跟進,開始減少對美元的依賴、轉而增加黃金儲備,那麼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將面臨挑戰。
雖然黃金不太可能完全取代美元在國際交易和流動性上的角色,但它長久以來作為「保值資產」和「避險工具」的功能,正重新受到重視。在全球對美元信心動搖的時刻,黃金有機會再次回到國際金融舞台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