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30 落幕:森林基金衝上 70 億美元、原住民參與創新高,但全球減林計畫仍無共識

2025年11月23日 14: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COP30 落幕:森林基金衝上 70 億美元、原住民參與創新高,但全球減林計畫仍無共識
Reuters/TPG

2025年11月23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 聯合國第30屆氣候變化大會(COP30)於巴西亞馬遜雨林城市貝倫(Belém)落幕,各國釋出數十億美元的森林保育資金、創下史上最多原住民領袖參與紀錄,但備受期待的「全球零毀林(zero‐deforestation)路線圖」最終未達成共識,使這場外界稱為「森林 COP」的會議成果呈現喜憂參半。

各國釋出數十億美元新資金 森林議題獲史上最高關注

會議初期氣氛樂觀。德國宣布向巴西主導的「永續熱帶森林基金」(Tropical Forests Forever Facility, TFFF)捐助10億歐元,使總資金累計逼近70億美元。歐洲多國也表示將投入25億美元保護剛果盆地雨林。巴西政府更預期,中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有望在年底前再度加碼,推升基金規模至100億美元。

森林議題本次成為焦點,原因包括亞馬遜與熱帶雨林遭遇極端乾旱、火災與農地擴張壓力,全球森林流失在2024年創下新高。

零毀林路線圖出局 僅剩「自主性」方案

然而談判在後期急轉直下。原本要求各國提出「2030年零毀林」達成計畫的正式路線圖,因部分新興經濟體與農業出口國反對而被刪除。最終僅由主席國巴西提出「自主性(voluntary)路線圖」,缺乏約束力。

巴拿馬代表 Juan Carlos Monterrey Gomez 表示:「這原本應該是森林 COP,但看起來不是了。」外界普遍認為,缺乏正式方案恐削弱全球森林保育推進力道。

原住民參與創新高 巴西劃定10處新保護區

本屆 COP30 亦寫下原住民參與新里程碑。逾3,000名原住民領袖參與,是 COP 史上最多的一次。巴西政府同場宣布劃設10處新的原住民保護區,面積達1,000平方英里;TFFF 也將撥出20%資金給原住民社群,用於森林監測與土地保護。

原住民組織肯定進展,但仍對「將原住民土地劃設視為正式氣候政策」未列入議程感到遺憾。

全球暖化與生物多樣性危機交纏 森林議題重要性拉升

智利環境部長 María Heloísa Rojas Corradi 指出,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流失「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隨著火災頻率與農地開發加速,熱帶雨林儲存的巨量碳庫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

COP30 的成果顯示,在全球能源議題與減碳目標牽動激烈政治分歧之際,森林保育與原住民權益在氣候談判中的地位正逐年提升。

產業影響:森林資金大增利多自然資本產業,政策不確定性仍是一大風險

對碳權、森林監測技術、自然資產投資(Nature-based Solutions)等相關領域而言,新資金挹注帶來需求成長,但缺乏具體減林路線圖,恐影響企業對自然資本投資的信心。

市場觀察人士指出,COP30 雖讓森林議題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視,但政策不確定性仍是未來自然資本市場的主要變數。下一次 COP31 將於2026年在土耳其舉辦,屆時全球是否能提出更明確的森林保護進度,將成為各界檢視的重要焦點。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COP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