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30談判破局後可望有進展:化石燃料路線圖另做、富國2035年前須把氣候資金提高三倍

2025年11月22日 22: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COP30談判破局後可望有進展:化石燃料路線圖另做、富國2035年前須把氣候資金提高三倍
Reuters/TPG

2025年11月22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 在連夜協商與市場高度關注下,COP30氣候談判於2025年11月22日在巴西馬瑟約迎來關鍵轉折。外媒透露,各國代表已達成「初步協議」,成功化解卡關多日的化石燃料路線圖與氣候資金爭議。最終文本尚未公布,但主辦方已安排於當地時間11時(美東時間09時、台北時間22時)召開全體會議,力拚在延長會期後正式落幕。

延長談判向來會增加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尤其氣候承諾進展與能源轉型步調,常影響原油價格、綠能投資情緒與主權信用風險。這次初步協議出線,使得外界對談判破局的憂慮略為緩和。

歐盟態度軟化 深夜突破僵局

原本令談判陷入膠著的,是歐盟要求在協議中加入「逐步脫離化石燃料」的明確措辭。然而,同樣仰賴化石燃料的產油國勢力——包括沙烏地阿拉伯與其他阿拉伯國家——堅決反對,使協商陷入僵局。

據多名談判人士透露,巴西在徹夜協調後促成歐盟鬆口,歐盟同意不再阻擋協議通過。這項態度轉變為最終達成初步共識鋪路,也讓外界看到巴西在主持本屆會議上的協調能力。

化石燃料爭議未解 主席國改以「路線圖」另行發布

僵局雖突破,但爭議並未真正落幕。COP30主席科希亞-德拉戈表示,由於各方無法達成一致,主辦方將獨立發布兩份主席國「路線圖」(roadmaps):

  • 一份針對逐步脫離化石燃料

  • 一份針對森林保護

這相當於將最敏感的承諾自正式協議中移出,以避免文本卡關。對金融市場而言,這顯示全球能源轉型政策的不確定性仍高,可能使部分企業延後大型減碳投資計畫,並增加各國能源政策的落差風險。

氣候資金重大突破:2035年前富國須將調適資金提高三倍

在氣候資金方面,談判反倒取得實質進展。多位熟悉談判的人士指出,各國同意要求已開發國家在2035年前,將對開發中國家的氣候調適資金提升至三倍,並建立在既有的「2025年增加一倍」基礎上。

這項財務承諾若順利落實,將改善脆弱國家面對極端氣候的韌性,也可能帶動基建、再生能源、水資源管理與保險相關投資需求。不過,過去各國在氣候資金兌現率不高,市場對這次承諾是否具有實質執行力仍抱持審慎態度。

國際場邊訊號:G20聲明排除美國 突顯氣候政治風險

同一天在南非登場的G20領袖峰會也發布聲明,強調氣候變遷的嚴峻性。外媒指出,該聲明側面展現對現任美國總統川普氣候政策的不滿。美國缺席本屆COP30更讓全球談判出現顯著權力缺口,進一步提高不確定性。

這種政治訊號通常會影響國際碳市場談判、跨國企業的永續策略,甚至連帶影響 ESG 資金的配置方向。

下站COP31:土耳其主辦、澳洲協調 全球氣候治理將面臨更高壓力

照先前UNFCCC公告,COP31將於2026年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由土耳其擔任主席國,澳洲擔任副主席,負責推動實際談判。前置會議(pre-COP)則將在太平洋島國舉行。

以COP30的強烈分歧來看,COP31勢必承擔更艱鉅的協調任務,尤其在全球能源需求未降、地緣政治升溫的背景下,各國在能源安全與減碳速度上的矛盾只會更明顯。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COP30
能源
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