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中國電力排碳創低,綠能崛起與經濟逆風同時發酵

2025年07月16日 21: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根據電力數據平台的統計,2025年上半年中國電力生產的二氧化碳排放平均為每度電(kWh)492公克,這是首次跌破500克大關,相較2024年同期的514g/kWh以及2023年的539g/kWh,顯示電網排碳強度連續三年下降,並創下新低。

這項數據標誌著中國電力結構的關鍵轉變,特別是在綠色能源供應顯著成長的背景下。

綠電快速增長,壓縮化石燃料空間

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綠色電力發電量年增近23%,達到2,400太瓦時(TWh)。同時間,火力發電總量(以燃煤為主)則年減4%,降至不到7,000 TWh,反映出清潔能源正在有效取代部分高碳電力來源。

儘管化石能源仍占總發電量的75%,但綠能的增速遠超過化石燃料,使中國整體電網正朝向更環保的結構演進。與2019年同期相比,2025年上半年的綠電產出已大增200%,而火力發電則僅增長20%。

排放總量下降,結構性轉變初現

智庫 Ember 的數據指出,2025年1至5月,中國電力部門來自化石燃料的總碳排為22.4億噸,較去年同期減少6,050萬噸,反映出能源結構轉型已初具成效。

這對中國政府提出的能源轉型與排碳減量目標來說,是一項具體進展,但部分排放減少也與經濟放緩有關,特別是房地產與製造業的需求下滑所致。

房市與關稅壓力削弱用電需求

中國建築活動放緩與製造產出減速,亦影響用電總需求。房地產業近年受債務危機影響,導致水泥、鋼鐵與玻璃等高耗能建材需求明顯下降。

此外,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重新實施對中國商品的新一波關稅,進一步壓抑中國製造品的出口需求,導致部分工廠生產線放緩,減少了工業用電需求。這些經濟逆風在短期內壓制了中國對於高碳發電的需求,意外促成電力排碳總量的下降。

未來展望:經濟復甦與綠電增長拉鋸

如果中國建築與製造業未來出現復甦,電力需求將再度攀升,可能刺激化石燃料發電回彈,對整體碳排產生壓力。然而,若當前的經濟困境與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則短期內綠色能源在發電結構中的占比將有機會進一步擴大,推動排放持續下降。

不論經濟變數如何,中國綠電產能的快速擴張與技術投資已展現長期趨勢,預示著能源轉型將持續深入,為全球減碳路徑帶來關鍵影響。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再生能源
太陽能
風電
水力發電
煤炭
石油
天然氣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