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美國AI用電飆升,燃煤電廠延役潮回歸?能源轉型將進入新階段

2025年07月16日 19: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原本準備走入歷史的燃煤電廠,竟因AI用電潮和國家安全理由被「叫回來上班」。美國川普政府近期強勢介入電廠退役進程,重啟部分燃煤與燃氣發電設施,引發市場、企業與環保界高度關注。

當能源轉型遇上數位浪潮,美國的能源未來正面臨一場劇烈碰撞。

燃煤電廠「準退休」,卻被急召回

密西根州JH Campbell燃煤電廠原定於2025年關閉,當地社區甚至已著手規劃土地再利用。不過,川普政府近期以「區域能源緊急狀況」為由,下令讓這座營運逾60年的老電廠繼續發電。

不只這一座,費城一間原計畫退役的燃氣電廠也遭遇類似命令。這些「緊急續命」的行政命令以90天為期,後續可展延,使原本穩定的退役時程面臨變數。

能源部表示,這麼做是為了確保電網可靠度,因為過去太快關掉基載電力(如煤與氣)恐讓電力系統不穩。

AI資料中心成為能源「黑洞」

這波政策轉彎背後,最大推手就是AI。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資料,2017年至2024年間,全球資料中心用電量成長12%預計2030年前將再翻倍,其中AI資料中心將占逾一半需求。

川普政府強調,AI屬於國家安全範疇,必須確保有足夠且穩定的電力來源。與太陽能、風電相比,燃煤電廠雖污染高但供電穩定,於是重新被拉回檯面。

過去十年,美國煤電佔比已從近四成(2014年)跌到約15%。如今政策風向丕變,讓原本逐步關廠的燃煤業又看到一絲曙光。

但問題來了:這些資料中心的背後業主:Google、Meta、Microsoft 等大型科技公司,多已承諾「淨零排放」與100%使用綠電。根據 預測,這些企業的綠電需求將在2035年前成長至275GW,足以供應兩億美國家庭的用電。

一旦電力來源摻入燃煤,將與其永續目標發生衝突。儘管目前科技巨頭對是否接受煤電供電尚未明確表態,但勢必將面臨壓力測試。

能源轉型、地方發展陷入兩難

除了氣候衝擊,地方經濟轉型也是焦點。美國許多「煤炭社區」其實早已開始尋找新出路,期盼能轉型成為再生能源或綠色製造的據點。

但川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卻不僅「叫回燃煤電廠」,甚至還削減原本用來扶植綠能與地方轉型的預算,包括稅收抵免與綠色銀行投資基金。

環保與勞工組織聯盟 BlueGreen Alliance 批評:「川普給這些社區的不是未來,而是虛假的希望,還加重了污染負擔。」

美國能源政策將走向「雙軌並行」?

川普政府以AI與能源安全為理由,加快支持傳統燃煤與燃氣發電,短期內可能帶動煤炭、燃氣與電力產業的「回春行情」,接下來可關注以下幾個方向:

  • 短期利多族群:燃煤供應鏈(如運輸、設備維修、儲煤)、基載電力公司。

  • 潛在矛盾焦點:企業綠電採購承諾 vs 燃煤供電現實的落差,可能引發 ESG 評級爭議。

  • 政策變數風險:如民主黨再掌政局,或地方政府提訴訟反制,這些「90天命令」可能快速被撤銷。

長期而言,美國是否會出現「一邊加碼AI燃煤電力、一邊高喊綠能投資」的雙軌政策結構,值得密切觀察。這不僅攸關美國能源政策方向,更可能影響全球AI產業的能源倫理與供應鏈重組。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煤炭
發電
環保
轉型
電網
電力
AI
資料中心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