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巴西物流新規引發混亂:電子標籤搞得農產品運輸卡關了!

圖片來源:巴西國家運輸管理局(ANTT)

2025年1月10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近日,巴西國家運輸管理局(ANTT)推行了一項新的貨運規定,要求卡車司機必須使用電子標籤進行支付,這項政策看似提升效率,卻在執行過程中引發不小的爭議。

特別是在巴西大豆收穫旺季,電子標籤供應不足的問題讓物流系統面臨巨大的壓力。物流業者甚至警告,這可能導致「物流崩潰」,並對農產品出口造成嚴重影響。

政策初衷:讓物流更快更透明

先說政策的出發點,巴西國家運輸管理局(ANTT)推出這個規定的目的是好的。他們想通過電子標籤來提升卡車的通行效率,減少人工操作的麻煩,同時讓通行費的收取更透明。根據官方說法,市場上有20家供應商提供電子標籤,ANTT也強調,業界其實有足夠的時間來適應這項新規。

巴西運輸與物流協會(NTC&Logística)也支持這項政策。他們的法律顧問吉爾·梅內塞斯認為,電子標籤可以讓卡車在收費站少排隊,整體效率確實能提升。而且他們的成員大多準備充分,目前沒出現太大問題。

現實挑戰:供應跟不上,時間太緊

但理想歸理想,現實卻並不美好。根據巴西貨運公司協會(ANATC)的說法,政策在執行時遇到了嚴重的困難。這項政策實施得太急,目前市場對電子標籤的需求非常高,但供應商無法跟上節奏,導致許多卡車司機無法及時獲取標籤。結果是什麼?每天都有幾萬輛卡車被迫停運。本週就有大約50,000名司機受到影響,整個物流系統陷入混亂。

更棘手的是,這項政策還規定,如果卡車沒安裝電子標籤,每趟運輸將被罰款3,000雷亞爾(約490美元)。對很多貨運公司和卡車司機來說,這筆罰款負擔不小,讓他們的壓力倍增。

影響很大:農產品出口被拖累

對於依賴物流的農產品產業來說,這樣的狀況可不是小事。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每年出口的穀物總量接近1.8億噸,這需要大約510萬次卡車運輸。如果卡車運輸被卡住,農產品就送不到港口,農民的收入會受影響,出口商也可能無法履行合約,連國家的貿易數據都會受到拖累。

這次的事件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提醒:政策要想執行順利,光有好的出發點是不夠的,還需要考慮市場的實際情況。電子標籤的確能提升效率,但如果供應鏈跟不上,市場適應不過來,短期內的混亂就可能讓效率提升的好處化為烏有。

專家認為,未來推出類似的政策時,政府需要給市場留更多的緩衝時間,還要確保供應商有足夠的產能來應對需求。如果這次能提前解決電子標籤的供應問題,可能就不會出現這麼大的麻煩。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運輸
巴西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