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本週表示,瑞士與英國已經躍居與美國貿易協議的優先談判對象時,他同時也警告歐盟「進展遠遠落後」。不過,布魯塞爾方面並不因此感到擔憂。
歐盟認為,自己身為全球前三大經濟體之一,擁有足夠的實力與談判籌碼,不會輕易接受一份為了政治妥協而草率達成的協議。
歐盟貿易執行官Maros Sefcovic強調:「我們不認為自己處於弱勢,也不認為受到不當壓力需要接受一份對我們不公平的協議。」
雙方協議延宕,關稅戰陰影浮現?
歐盟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關係規模高達1.7兆美元,歐盟亟欲避免7月雙邊報復性關稅的加倍威脅,從而引爆全面貿易戰。
雖然川普政府已對進口鋼鐵、鋁、汽車等產品施加25%的關稅,並對全球多數國家設下10%的基本關稅門檻,但若90天談判期未能取得突破,歐盟將面臨最高20%的組合關稅。
此外,美國也威脅要擴大關稅範圍至製藥、晶片、關鍵礦物、木材與卡車等產品。
歐盟堅持全面協議,美方關注非關稅壁壘
歐洲委員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至今尚未與川普正式會晤,僅於教宗方濟各的喪禮上短暫交談。
她表示:「如果我要前往白宮,我希望手上能有一份完整的談判方案。」這也反映歐洲方面更傾向達成一份具體、廣泛且對等的協議,而非像美英之間的政治性貿易協議。
歐洲官員對美方貿易政策的目標感到困惑,而來自白宮的資訊顯示,若歐盟想取得進展,可能需要在增值稅(VAT)以及汽車與食品安全等法規上調整,這些目前皆屬歐盟的非關稅壁壘。
儘管如此,歐洲尚未有明確動作,而與英國的協議則顯示,美方有時也會略過這些問題,因為英國未降低數位服務稅,也未開放牛肉標準,美方仍然與之達成協議。
歐盟內部觀點:寧可長期抗戰,也不輕易妥協
德國化工公司Brenntag執行長Christian Kohlpaintner對歐盟目前的談判策略表示支持,他指出:「這90天只是個暫時性的止痛藥,並非一帖能帶來市場明朗性的真正解方。」
IMD商學院的地緣政治學教授Simon Evenett則指出,美國與英國及中國的協議顯示10%與25%的關稅結構已成為基準線。他表示:「這場談判可能曠日費時,最後很可能陷入僵局,讓歐盟仍須面對高額關稅。」
整體來看,歐盟選擇以自身經濟實力作為籌碼,展開一場更漫長但更有企圖心的貿易談判,其終極目標,是在不被迫妥協的情況下爭取公平與全面的貿易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