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印度政府正評估取消美國乙烷與液化石油氣(LPG)的進口關稅,作為與華盛頓進行貿易協議談判的一部分。這項措施不僅是能源政策的技術調整,更被視為降低對美貿易順差與緩解關稅壓力的外交工具。
乙烷與LPG:從家庭燃氣到石化原料
🔺乙烷:是石化產業關鍵原料,透過裂解製成乙烯,再進一步加工為塑膠、合成纖維等產品。印度最大乙烷買家為 Reliance Industries,其位於該國的石化園區被視為全球最大之一。
🔺LPG(丙烷與丁烷混合物):則主要用於家戶烹飪燃氣。印度目前60%的LPG需求依賴進口,其中大多數來自中東地區。
根據印度官方統計,2023–24財政年度印度共進口1,850萬公噸LPG,總值約104億美元。該國目前為美國乙烷的第二大買家,僅次於中國。
短期基礎設施限制,長期潛力仍大
儘管政策傾向逐步明朗,產業界認為短期內印度進一步擴大乙烷進口仍面臨挑戰。印度蒸氣裂解設備容量有限,而現有產能已接近極限。
目前該國乙烯年產能為950萬公噸,約可支援每日9.2萬桶乙烷用量,但去年實際進口量已達6.5萬桶/日。此外,乙烷運輸船、接收站與儲存設施不足,也限制其短期進口能力擴張。
相較之下,LPG進口在物流上相對成熟,且印度本就依賴進口補足國內民生需求,因此被視為較容易放大的合作項目。
能源換關稅,美方出口重心轉向
此項關稅政策調整並非單一能源議題,而是印度面對美國貿易施壓下的回應手段。隨著川普時代發起的關稅政策仍影響市場,亞洲多國紛紛採取增加美國能源進口的方式化解風險。( 見此報導 )
印度目前對美國有457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這使其成為美方施壓關稅的潛在目標。透過擴大LNG、LPG與乙烷等能源產品進口,不僅能為國內能源安全提供保障,也能作為外交談判的「讓利籌碼」。
另一方面,若中國在美中貿易戰背景下持續降低乙烷進口,美方出口可能將逐漸轉向印度與其他東南亞市場。
後續觀察:基礎建設與採購
此項政策若獲得批准,預期將影響多方利害關係人:
♦印度政府:是否配合推動乙烷接收與儲存設施建設
♦下游企業:如 Reliance 是否提出擴產或增購計畫
♦美國供應端:出口商是否積極開拓中國以外市場
在能源轉型與地緣壓力交織的背景下,印度與美國的能源貿易關係有望進一步深化。然而,短期仍須克服物流與產業結構的現實挑戰,長期則觀察是否能轉化為穩定可持續的能源供應與外交策略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