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數據的走向已經越來越明朗,就是會持續降溫,上週所公佈的12月美國PPI(生產者物價指數)意外下跌,反映出商品價格持續疲軟,也暗示了接下來的通膨年增率會持續下滑。
去年(2023)市場擔心的是通膨降不下來,利率不知道要升到多高才行。但從年初到現在情勢已經完全翻轉,2024年你要擔心的可能不是通膨與利率,而是景氣問題。
通膨高其實沒關係,讓利率變高就能解決,這只是時間問題,就像用韁繩把脖子勒住,這匹馬一定會受不了而把腳步停下來。
但是景氣不好問題就比較嚴重,利率低也不見得能刺激景氣。比如說,你口袋沒錢的話,買車利率就算再低,對你來說也不會有購買的動機。
同樣用馬來比喻,你可以用力勒住馬的脖子讓他停下來,但無法把牠的頭壓下去逼他喝水。
這是為什麼FED更害怕通縮的原因,因為這個原因,讓市場幾乎篤定今年三月份的時候FED就會開始降低利息,機率已經高達八成。
而到時候,市場只會暫時高興一下,接著就會開始擔心下個問題,景氣會不會一路下滑爬不起來。
所以2024年的投資風險,並不亞於2023年,尤其是現在市場已經反應降息循環的利多,本益比已經重新偏高。
根據這樣的背景來推敲下去,2024年有個潛在的風險要注意:二次庫存去化循環。
第一輪的庫存去化已經完成階段性任務,現在只剩下少數產業還在掙扎當中,例如自行車行業。但即使庫存已經降低了,客戶對於拉貨的意願還是很低,幾乎每個產業的現況都是如此。
假如,今年景氣再下去一階的話,現在的庫存水位又會看起來偏高,可能會有第二波庫存去化循環。台股在2011~2012、2014~2015年以及2017~2018年就分別發生過第二次的庫存去化循環。
假如FED降息的步調走的很好很順,這次不一定會發生,只是投資人要對這個潛在的風險維持警戒,因為根據過去經驗,這種情況會出現的機率頗高,推論起來也十分合理:當庫存過高之後,通常需要洗個兩次才會洗乾淨。
很多公司宣稱現在的庫存不高,這種說法是建立在營收還不錯的基礎上,假如未來營收往下一階的話,那麼庫存又會開始往上游去堆積,到時候又會變得偏高。
今年還是要特別關注公司的營收與存貨水準之間的關係。當你發現公司後來的月營收開始不如預期,轉頭一看存貨水位並不低的話,很有可能這家公司會開始新一輪的盈餘衰退。
追蹤月營收是否符合市場預期,今年十分重要。
選股方向
然而,利率變低確實對股市終究還是利多,因為這對股票評價很有幫助,這是根據歷史經驗的結論。
只不過根據過去經驗,開始降息的階段股市會下跌(因為景氣轉差),然後等到市場預期利率已經接近底部的時候,股票才會開啟新一輪的上漲。
所以最好的情境,就是FED只降息一點點就停,代表景氣還算穩健。會連續降息反而是不妙的情境。
這是因為當FED與市場都發現景氣不妙的時候,雖然FED很有意願降息,但企業獲利也會接連差勁,EPS不斷下修,直到開始落底之後才會重新開始反應低利率的利多。
所以這時候如果你覺得2024年選股很兩難的話,可是試著先避開偏重消費市場需求的股票(除非有額外的成長動能例如新產品/新市場),並試著思考有哪個行業是比較不受景氣循環影響,而是受利率影響較多呢?
譬如說,由公共政策所推動的行業。這個行業的最大需求來自政府,跟消費端的景氣比較沒關係,景氣差的時候政府反而會祭出更多補貼方案來救經濟。
而另一方面,利率降低之後反而會提高該產業的投資意願,因為長期報酬率會升高。
利如再生能源行業,優分析在上一篇文章中指出,美國再生能源在去年(2023)出現了20多年來最低迷的一年,不是因為景氣不好,而是因為利率攀得太高了,導致沒有人要做賠錢的生意。
在這個行業裡,利率是需求的主要驅動因子,台灣有一些零組件公司是外銷到美國或歐洲相關市場,去年成長率偏低,不管景氣最後怎麼走都有可能會復甦。
這個概念不限於再生能源,再比如過去幾年不斷受供應鏈干擾問題與品質問題的航太軍工產業個股,當景氣不好產能閒置的時候,供應鏈或許會變的順暢,現在空巴與波音累積了大量訂單卻苦於交不了機,未來盈餘走向也跟景氣較無關係,都是可以注意的方向。
總之,投資人可以試著思考,哪個行業受消費景氣影響不大,受利率影響比較大,就是可以注意的選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