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 初領失業救濟人數下降:截至5月3日當週,美國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降至22.8萬人,回落至春假效應前水準,顯示勞動市場整體仍具韌性。
• 續領失業金人數減少:續領失業金人數降至187.9萬人,表明部分失業者已重返職場,或企業持續「囤工」以應對未來人力不足風險。
• 勞動生產力轉負成長:2025年第一季非農業部門生產力年減0.8%,為近三年來首見負成長,反映輸出減緩與投入上升的不利結構。
• 單位勞動成本激增:同季單位勞動成本年增達5.7%,遠高於前季2.0%,企業利潤恐遭壓縮,投資意願或將受阻。
👉 本日總經趨勢顯示:企業囤工行為維繫勞動市場表象穩定,但高漲的人力與貿易成本恐成為未來投資與增長的拖累。
就業市場:初領與續領失業金同步下降
📌美國勞工部5月8日公布最新數據,截至5月3日當週,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下降13,000人至228,000人,低於市場預期的230,000人。
📌續領失業金人數也下滑29,000人至187.9萬人,顯示部分失業人口已重新就業或停止申請。
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減少主要反映出,上週紐約州因學校春假而造成的失業申請高峰已消退(紐約單州減少15,089件)。
然而,部分州如密西根州初領申請上升6,906件,暗示汽車產業受關稅衝擊已出現裁員訊號。通用汽車(GM)與福特(Ford)均下調全年財測,顯示製造業內部的不安仍在醞釀。
勞動生產力與成本:企業效率下滑、壓力升高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資料,2025年第一季非農業部門的勞動生產力年減0.8%,為自2022年第二季以來首見負成長,亦低於前季1.7%的增幅。
該數據受到GDP負成長(年減0.3%)與進口暴增影響,顯示企業為因應關稅提前囤貨,卻未能有效提升產出效率。
更令人擔憂的是,同期單位勞動成本上升5.7%,遠高於前季的2.0%,也高於過去一年的年增1.3%趨勢。
雖然成本上升在短期內不必然推升通膨(勞動成本年增仍低於2%目標),但若持續將對企業毛利造成擠壓,進而拖累資本支出與擴張計畫。
政策與風險展望:關稅與不確定性為未來變數
勞動市場一直是美國經濟的最後一道防線,雖然近期數據顯示就業動能略有放緩,但整體仍維持穩健,尚未出現明顯惡化。
例如,失業率仍維持在4.2%,新增就業也持續出現,這代表目前的變化屬於趨緩而非轉壞,使得聯準會在政策上擁有更多觀察與調整的時間,而不需立刻採取緊急措施。
然而,這樣的穩定可能正受到侵蝕。隨著總統川普將中國等進口商品關稅大幅調升至145%,企業營運成本上升,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加劇。
聯準會主席鮑爾便指出,若高關稅持續,可能推升通膨、抑制經濟成長,並進一步增加失業風險。
短期內,企業持續「囤工」行為使勞動市場仍具表面韌性,但製造業與出口導向產業已開始小規模裁員。若貿易摩擦與成本壓力加劇,企業投資與用工需求勢必趨於保守,這將成為下半年經濟成長的重要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