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總統川普在 6 月 4 日將進口鋼鐵和鋁的關稅從原本的 25% 提高到 50%,本來是想打擊中國低價進口品,但結果卻讓許多依賴鋁與鋼作為包裝材料的美國企業先承受衝擊。像是罐頭業者、飲料公司與個人用品製造商,不僅成本升高,還得尋找替代包裝方式。雖然塑膠與玻璃成為潛在替代品,但轉型不容易,且伴隨許多成本與物流挑戰。面對不確定的政策環境,企業多數仍採取觀望態度,短期內恐怕不會出現劇烈改變。
美國罐頭食品公司 Pacific Coast 是受害者之一。這家公司主要賣罐裝水果和番茄給像 Kroger 這類大型超市、學校和醫院,但因為中國和其他地區的罐頭越來越便宜,他們本來就已經很辛苦,現在罐頭用的特殊鋼又因為關稅而成本上漲約 6%,這對公司來說是雪上加霜,光今年就多花了 800-1000 萬美元,公司估計明年還會暴增到 4000 萬美元。
玻璃、塑膠或紙盒包裝成替代選項
這波新關稅對依賴鋁罐和鋼罐的食品、飲料與個人用品產業來說,無疑是一場震撼。從刮鬍泡、飲料到罐頭食品,這些產品的包裝成本都大幅上升,讓不少企業不得不重新思考該用什麼材料來包裝商品。
許多食品與飲料公司因此開始評估是否改用玻璃瓶、塑膠容器,甚至像利樂包(Tetra Pak)那樣的無菌紙盒。像可口可樂Coca-Cola(KO-US) 就曾表示,如果罐裝成本持續上升,他們可能會多用塑膠瓶。
至於以罐頭聞名的金寶湯Campbell(CPB-US)則表示,雖然受到關稅影響,但仍會持續使用鋼罐,並想辦法降低成本壓力。這也顯示不是所有企業都能輕易轉向其他包裝形式,實際情況還是得看產品特性與營運結構。
鋁罐優勢難撼動
在美國市場,鋁罐已經是飲料包裝的主力。根據美國啤酒協會的統計,2023 年有大約 64% 的啤酒是用鋁罐包裝的。除了啤酒,鋁罐在其他快速成長的飲料市場也很常見,像是能量飲料(如 Molson Coors 的 Zoa)、礦泉水品牌(如 Liquid Death)和罐裝雞尾酒等,幾乎都靠鋁罐做包裝。
在這樣的背景下,玻璃瓶製造商看到機會,打算搶下原本鋁罐在啤酒市場的市佔。不過,玻璃雖然不像鋁被課高額關稅,但重量更重、運輸成本也更高,目前價格仍比鋁罐貴不少,要全面取代仍有難度。
這也讓啤酒與飲料大廠對鋁罐的依賴度相當高。以 AB InBev 為例,公司於 5 月表示,關稅對公司的影響不大,因為大部分鋁罐是在美國本地製造,因此不打算改變包裝策略。
此外,美國生產鋁罐所使用的材料有 71% 是回收鋁,因此不受關稅影響。如果美國消費者更積極回收,這個比例還可以提高。
不是所有公司都能輕鬆轉型
雖然包裝材料漲價,讓很多企業開始考慮轉型,不過要大規模更換包裝方式並不容易。因為一方面得投入大量資金更新設備,另一方面也擔心政策變動太快,還沒回本政策就變了,讓企業不敢輕易下決定。
美國玻璃包裝協會就指出,現在市場不確定性太高,大多數公司都還在觀望,等著看政策會不會真的長期實施。像是只實施 30 天的措施,其實對供應鏈影響不大。
德國包裝設備大廠 Krones 也表示,目前還沒看到明顯轉向玻璃包裝的趨勢。
不過,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PepsiCo(PEP-US)這種本來就有使用多種包裝的大型企業,應對關稅的彈性就比較高。根據可口可樂 2023 年環境報告,他們全球約有 50% 的包裝用的是塑膠,鋁與鋼只占 26%;而百事可樂的鋁包裝比例更只有 8%。相比之下,那些早就關掉玻璃瓶產線、全力投入鋁罐的啤酒公司,如果現在要轉回玻璃瓶,恐怕就得砸下不少時間和資金重新建設設備,難度相對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