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電動車補貼取消、全球需求轉弱與自身銷售衰退的三重壓力下,特斯拉(TSLA-US)執行長馬斯克本週再次強調:「Autonomy is the story(自駕才是主角)」。然而,Visible Alpha數據顯示,特斯拉第二季汽車營收年減16%、總營收年減12%,股價亦在財報發布翌日暴跌9.4%,顯示市場對其轉型故事尚未完全買單。
根據統計,特斯拉2025年第二季交車總量年減13%,即便主力車款Model 3與Model Y產量年增3%,其他車型則重挫45%。隨著美國聯邦最高7,500美元電動車稅賦抵減政策遭共和黨主導取消,公司決定延後其新一代低價電動車至今年第四季才正式推出,集中火力在政策終止前清空現有庫存。
財務長Vaibhav Taneja表示,由於政策變動突然,「我們本季在美國的車輛供應將非常有限」,並警告8月底以後下訂的客戶恐難保證交車。
面對電動車需求放緩與政治風險升高,馬斯克大力推廣其Robotaxi與人形機器人Optimus為未來支柱。他聲稱,目前於奧斯汀測試中的自駕計程車已可提供無人駕駛服務,並預告年底前服務範圍可涵蓋「美國一半人口」。不過,該Robotaxi服務只能在特定區域內行駛,且每輛車仍須配置一名安全駕駛坐在副駕位備用。
另一邊,馬斯克對Optimus人形機器人的期望同樣不低,預言五年內特斯拉每月將可量產10萬台。不過目前Optimus僅出現在特斯拉新開幕的洛杉磯餐廳中,負責遞送爆米花,距離取代人類勞工尚有一段距離。
特斯拉的能源儲存業務則成為少數亮點之一。2025年第二季部署9.6 GWh儲能系統,年增2%,並創下單季毛利8.46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即使受到新關稅與補貼取消衝擊(單季關稅成本增加約3億美元),Taneja強調市場仍願意吸收部分成本轉嫁。
根據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預測,美國電動車市占率將在2030年達21%,比去年時所預估的24%有所下修;至2050年市占率也從80%下修至74%。市場對長期成長性出現保留態度,也使特斯拉「從車廠轉型AI平台」的敘事面臨現實考驗。
馬斯克雖宣稱特斯拉正處於「根本性的轉型期」,但目前無論自駕服務或機器人業務尚未貢獻營收。對投資人而言,眼前的關鍵問題是:在電動車本業轉弱之際,這場轉型能否在時間與資金耗盡前開花結果?答案,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