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運輸》90天搶艙潮升溫:運價飆升、出口爆量,缺櫃轉單效應撐起 Q3 航運熱!

2025年05月19日 18:01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2025年5月19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中貿易戰暫時休兵,雙方宣布大幅下調關稅,引爆一波全球搶運潮,自5月初美中達成90天關稅休戰協議後,中國出口美國的訂單大量回補,根據 Vizion 數據顯示,中美航線單週預訂量暴增 277%從5,709個TEU跳升至21,530個TEU,造成上海、青島、鹽田等主要港口出現嚴重塞港。

運價也快速跟漲,Drewry數據指出,上海至洛杉磯的每40呎櫃(FEU)運價一週內上漲 16%,來到 3,136美元,若6月初船公司進一步調價成功,價格甚至可能回到疫情期間近 6,000美元的水準。

面對需求激增,航運公司紛紛調整策略,像是 Hapag-Lloyd 就明確表示,目前艙位幾乎只開放給簽有長約的客戶,臨時訂艙幾乎難以排入;陽明則指出,當前整體裝載率已超過 95%,即使在過去艙位調整期間,也透過減艙與精準調度,維持高效運能運作。

整體而言,這一波運輸潮不只帶動量與價齊升,也促使航商經營策略從過去的「價格戰」轉向「控艙保價」,強調穩定客戶與提升營運品質,為下半年營運奠定更穩固的基礎。

補庫壓力迫在眉睫,美國消費品庫存降至低點

需求端壓力也同步湧現,美國大型零售商的平均庫存週轉期約50天,眼下多數通路商的庫存已逼近低檔,若90天內無法完成補貨,恐影響9月開學、11月感恩節與年底假期銷售旺季。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數據庫👆)

品牌商與通路商紛紛提前啟動補貨作業,像是Lalo、Joe and Bella等品牌廠商陸續解凍先前凍結的訂單,甚至改走空運或搶艙排船,力保商品能如期抵達上架。

不過,工廠雖然開始補單,但製造產能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準,加上船班有限,形成出貨「供需雙緊」的緊迫狀態,未來幾週美國西岸港口也將迎來大批船舶抵達,預期6月美國港口可能重演塞港危機。

散裝航運受惠轉單效應,BDI兩天飆漲 21%

艙位緊張也導致部分大宗原物料由貨櫃轉向散裝船承運,加上俄烏戰爭和談傳出正面消息,帶動市場開始預期戰後重建需求將啟動,進一步拉抬大宗運輸需求。

根據數據,散裝市場代表性指數——BCI(海岬型)在短短兩天內大漲逾 21%,散裝運力也進入搶艙模式,與貨櫃市場形成明顯連動。

台股產業受益盤點:貨櫃、散裝、貨櫃租賃全線受惠

▶️ 貨櫃航運:長榮(2603-TW)、陽明(2609-TW)、萬海(2615-TW)

台灣貨櫃三雄今年第一季財報表現穩健,平均裝載率維持在9成以上,展現出良好的營運基礎。

隨著近期艙位需求爆量、即期運價強勢回升,市場普遍預期Q2將是營運的相對低點,而Q3在補庫需求帶動下,有望迎來明顯回升動能。

▶️  散裝航運:裕民(2606-TW)、慧洋(2637-TW)、中航(2612-TW)

近期貨櫃艙位爆滿效應已明顯外溢至散裝市場,帶動運價快速上揚。

代表市場行情的BDI與BCI指數連續兩天強勢反彈,BCI單日漲幅一度超過 13%,兩日累計漲逾 21%,顯示市場搶艙氣氛升溫,散裝業者具備船型靈活、調度快速的優勢,能即時承接貨櫃轉單需求,具短期受惠潛力。

再加上近期俄烏和談傳出正面訊號,市場開始預期戰後重建題材將進一步推升大宗物資運輸需求,形成另一波中期支撐力道。

▶️  貨櫃租賃:中櫃(2613-TW)、榮運(2607-TW)

第一批補貨潮的大批船舶運抵美東西兩岸時,預期6月美國港口可能重演塞港危機,因此船舶靠港卸貨後須儘速回航,除了要搶快回亞洲運貨外,也免得造成更嚴重的延誤。

由於貨櫃船空船返航,亞洲方面要出貨就要趕快搶櫃,缺櫃效應再現,艙位緊縮情況下,具貨櫃租賃、維修、管理與中繼調度能力的業者價值大增,其中中櫃與榮運原本就以貨櫃管理為主,此時「有櫃者為王」局面正逐步發酵。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關稅
航運
運輸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