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美國私部門負債驟減:去槓桿化恐加劇經濟衰退風險

圖片來源:Pixabay

2025年3月2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家庭與企業資產負債表的穩健狀況,在過去幾年支撐了美國經濟的強勁表現。然而,這種去槓桿化(de-leveraging)趨勢如今可能成為一項隱憂,進一步加劇經濟衰退的風險。

根據聯準會本月公布的2024年第四季美國金融帳戶統計資料顯示,儘管家庭與企業資產財富持續上升、負債規模相對適中。

但在撇除聯邦政府債務快速擴張的影響後,摩根士丹利的Matthew Hornbach與其固定收益團隊指出,實際上美國私部門負債相較於國內生產毛額(GDP)已下降了2.4%。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明顯的私部門去槓桿化。

更令人關注的是,這次的負債縮減並非來自金融部門,而是首次見到家庭、非金融企業及州與地方政府三大部門同時減少負債。

這種前所未見的現象,可能受到川普有望重返白宮的政治不確定性影響,加上2025年初持續發酵的貿易緊張局勢、關稅政策與股市波動,使得企業與家庭趨於保守

摩根士丹利對客戶表示:「我們認為,總統就職後升高的貿易緊張情勢將抑制資本市場的活躍程度,進而限制經濟反彈的可能性。」

去槓桿化對美國經濟有何影響?

摩根士丹利進一步指出:「若私部門持續減少負債,將對美國經濟構成挑戰。至少,這樣的情況並不符合一個正常運作的經濟體所應具備的條件。」

去槓桿化代表企業與家庭減少借貸與支出,反映對未來經濟缺乏信心或處於政策不確定性之下。當家庭、企業及地方政府同時緊縮財務行為,不僅會抑制投資與消費,也會減緩資金流通速度,進而壓抑整體經濟成長。

這也代表,聯準會可能比市場預期更有意願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使得目前偏高的美國公債殖利率看起來相對具吸引力。

聯準會與川普政府的政策博弈:誰的「保底機制」有效?

摩根大通的策略團隊亦認為,市場對聯準會進一步降息的預期可能仍過於保守。該行目前估計,美國在未來12個月內出現經濟衰退的機率高達40%。

市場長期以來相信「聯準會賣權」(Fed put)。然而在川普執政後,一些投資人則寄望於所謂「川普賣權」(Trump put),也就是川普政府會因應市場低迷而調整激進政策。

這些推測讓股市在第一季末出現反彈,投資人仍對政策護盤抱有信心,但仍有兩大問題揮之不去:

1️⃣美國股市與公司債市場並未反映潛在的經濟衰退風險。高收益公司債利差依然偏低,未充分計入未來風險

2️⃣無論是「聯準會賣權」或「川普賣權」,這兩項假設最終可能都不會實現。

分析師指出:「極端政策引發的市場情緒損害,若導致勞動市場惡化,將可能促使聯準會降息的幅度超過我們原先預期。聯準會的政策反應門檻可能比川普政府還低。」

「聯準會賣權」是否實現,將取決於美國勞動市場是否出現疲弱。換言之,若就業市場仍維持強勁,聯準會可能就沒有寬鬆的急迫性。

此外,部分投資人原本預期,川普政府會在市場大幅下跌時調整政策立場,但至今並未出現這樣的跡象。摩根大通也指出,這種期待恐怕不切實際。

若市場對於這些政策的期待破滅,加上持續的去槓桿趨勢,美國經濟恐怕難以維持當前的韌性,需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聯準會賣權(Fed put):用來描述市場普遍認為聯準會在股市出現明顯下跌或經濟出現重大風險時,會出手透過降息或其他寬鬆政策來支撐市場與經濟。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總經
美國
川普
聯準會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