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 近日,隨著油價來到今年以來的最高峰,逼近每桶100美元的價格,美國面臨的通膨壓力正逐漸加劇。在此環境下,美國消費者、企業以及決策者所擔憂的,是可能引發的新一輪通膨。
據路透社報導,正在激化的汽車工人罷工事件若持續擴大,可能成為另一波通膨的導火線。
雖然大部分的經濟學家將焦點放在罷工對美國經濟產值或薪資的衝擊,但摩根士丹利的經濟學家預測,若罷工持續,第四季的經濟可能減少接近一個百分點,使2023全年的GDP成長率預測由1.7%下修至1.4%。
然而,此刻車輛的存貨還是處於歷史低點,從下圖的汽車產業新訂單數據就可以看出來,美國車廠也因此不斷追加訂單,這是為何近期台灣車用概念股大漲的主因。
但把時間拉長來看,目前存貨水準還在歷史極低點位置。若新舊車價格因罷工受到影響,再加上重大的薪資協商,通膨移動的方向恐怕不是往下而是往上。在疫情後,供應短缺和供應中斷曾使通膨飆升至四十多年來的最高點。其中,二手車價格的劇增在美國的通膨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現階段,JP摩根的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警告,一場長時間的全國性罷工可能會使已經偏低的車輛存貨面臨巨大壓力,對汽車價格構成"顯著"的上行風險。
畢竟,交通運輸產業占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的約16%,其中一半是新舊汽車的指數。根據勞工統計局的一項數據,2021年6月,二手車和卡車的價格通膨率達到了歷史最高的45%,當時就是推升通膨的主因之一。
面對底特律三大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福特和斯泰蘭提斯的聯合罷工,如果談判無法達成協議,涉及罷工的工人數量和地點可能迅速擴大。
對此,JP摩根的分析師還警告說,如果薪資協定談成(工會希望在四年內增加40%)也還是會對該產業的通膨帶來上行風險,因為絕大部分將被轉嫁給購車的消費者。
儘管如此,還有一些專家認為此次罷工對通膨的影響將是有限的。摩根士丹利的團隊估計,基於2019年汽車工人罷工的歷史經驗,新車價格的上漲只有讓當時的CPI月增0.02個百分點。
總結一下論點
以CPI組成結構來看,汽車運輸類產品的價格佔比不低(16%),加上加油費用上漲,恐怕推升未來物價。
但若以歷史經驗來看,歷史上的罷工對後來的CPI增幅影響卻不大。
不過這次的罷工環境背景因素與過去不同,比如說,2019年當時屬於低通膨環境,汽車價格的上漲可能被其他物價下跌所抵消掉。且本次汽車庫存量在歷史低點,罷工行動也是史上最大規模,2019年的歷史經驗是否具有參考價值值得存疑。
不過無論如何,在市場高度關心通膨與利率走向的情況下,任何罷工行動的擴大,都可能對市場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