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股票市場的定位來看,ServiceNow(NOW-US)常被視為備受關注的「AI代理人(AI Agent)」概念股;但回歸實際營運本質,它是一家靠賣「雲端軟體平台」賺錢的公司。它的這個平台主要幫助企業把各種內部流程像是客服、IT支援、人資、採購、財務、甚至政府業務等,全部數位化、自動化,讓企業省時間、省人力、提升效率。
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訂閱制」服務,企業每年付錢使用這個平台。光是2025年第一季,他們就從這類訂閱拿到超過30億美元,年增率達20%。
ServiceNow 很厲害的地方在於,它不只是單一功能的軟體,而是一整套幫企業整合AI(人工智慧)、資料分析、和流程自動化的工具。現在還推出能「自動幫你工作」的AI小幫手,讓工作流程更順,像客服回覆、IT報修處理這些事幾乎可以不用人做。
誰在買這些服務?
ServiceNow 的客戶主要是全球大型企業與政府機構,尤其是那些進行數位轉型並重視效率與自動化的組織。截至2025年第一季,ServiceNow 擁有超過8,400位客戶,其中包含超過85%的《財星500大企業》,顯示其客戶群以全球頂級企業為主。具體來說,他們的訂閱收入成長動能來自製造、醫療與生命科學、政府機構等行業,例如製造業的年度新合約價值(ACV)年增率超過100%,醫療與生命科學超過70%,而美國聯邦政府的業務年增率也超過30%,並完成11筆超過百萬美元的大型交易。此外,像富國銀行(Wells Fargo)、Aptiv 和 Vodafone 等知名企業也使用 ServiceNow 的AI產品與平台來推動自動化與營運效率,進一步凸顯其主要客戶來自需要處理複雜工作流程與資料整合的大型組織。
薪資成本越高,自動化工具需求越高
就區域市場觀察,ServiceNow 的成長軌跡清楚反映出一項全球性趨勢:薪資成本越高的地區,對自動化工具的依賴也越深。北美目前是 ServiceNow 最大的營收來源,未來也預計將持續主導,反映出企業對提高效率與降低人力支出的高度需求。歐洲市場則是第二大支柱,顯示出數位轉型正穩步擴展至其他高工資區域。相較之下,亞太地區因勞動成本相對低廉,自動化導入誘因較弱,尚未具備全面發展的成熟條件,但可能在下一個十年後,會成為公司的主要成長動能。這也驗證了一項關鍵觀察:AI代理人(AI Agent)等先進技術,將優先在高成本、成熟經濟體中落地應用,形成技術擴散的首波核心區域。
從後台到前台,靠兩件併購案再切一塊大餅
為了讓 AI 能滲透到銷售與客服等前端場景,ServiceNow 也動作頻頻。2025年初宣布收購 Moveworks 與 Logik.ai,前者專攻 AI 助理與企業搜尋,後者主打 AI 報價(CPQ)自動化。這讓 ServiceNow 不只能幫公司處理後台IT,還能協助前線團隊更快成交與服務客戶。
除了內部技術布局,ServiceNow 也積極透過策略聯盟擴大市場版圖。今年四月底的時候,Cisco(CSCO-US)與 ServiceNow 宣布合作,雙方將攜手協助企業以大規模方式簡化並安全導入 AI 技術,顯示 ServiceNow 正逐步擴展其在前端業務流程與IT基礎建設整合的市場影響力。
這一連串的強化行動已開始收效。2025年第一季,ServiceNow 客戶中,每年合約金額超過500萬美元的企業已達508家,較去年同期成長約20%。而這些大型客戶貢獻的營收比重來到23%,其餘由中小型企業分擔,形成相對穩健且分散的客群結構。
AI自動化並不是口號,是實際能創造現金流的生意
ServiceNow 並非只是追逐「AI熱潮」的公司之一,而是少數早已將AI變現的企業。旗下的 AI 產品線「Now Assist」在2025年Q1的成交件數年增超過4倍,客戶甚至將其導入於多種工作流程中使用,讓系統管理任務從20分鐘縮短至數秒完成。
這不只是技術的勝利,更是實實在在的商業回報。憑藉強大平台與穩定客群,ServiceNow 第一季自由現金流達14.77億美元,季增48%,本益比維持在高成長科技股的水準。
總結來說,ServiceNow 靠著一個能讓企業「更快、更省、更聰明」的平台,不僅抓住了AI轉型商機,也透過訂閱制模式穩穩收現。對大企業來說,這不只是工具,而是成為「數位轉型的神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