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AI雲端基礎設施公司CoreWeave(CRWV-US)股價在早盤下跌18%,至120.8美元,市場對其高速擴張計畫的資金可持續性產生疑慮。該公司最新財報顯示,雖然第二季營收超出市場預期,但淨損顯著擴大,主要受利息成本上升及基礎設施投資增加影響。分析師警告,CoreWeave對少數大型客戶的高度依賴,加上不斷攀升的負債與資本需求,恐讓其在追求獲利的道路上壓力倍增。
為滿足包括微軟在內客戶的 AI 運算需求,CoreWeave 正投入數十億美元建設數據中心並部署 Nvidia 晶片。公司預計 2025 年資本支出將達 200 億至 230 億美元,其中「相當大部分」集中在第四季。D.A. Davidson 分析師 Gil Luria 估算,該公司今年還需額外舉債約 100 億美元才能支持擴張,並直言這是「一個不值得規模化的業務」——意指雖然市場需求強勁,但擴張必須依賴巨額債務,導致利息支出高企、現金流壓力沉重,盈利能力未必同步改善甚至可能惡化,長期來看風險大於回報,因此缺乏可持續擴大的吸引力。Luria 重申「劣於大盤」評級,目標價 36 美元。
事實上,CoreWeave 今年在 IPO 後一度成為市場寵兒。該公司於 2025 年 3 月以 230 億美元估值上市,雖低於原先計劃的 350 億美元,但隨後股價在短短數月內飆升近 300%,使執行長 Michael Intrator 的身家在短短 12 天內由 50 億美元躍升至 103 億美元,躋身全球富豪榜前 500 名之列,超越新英格蘭愛國者隊老闆 Robert Kraft 與黑石集團董事長 Jon Gray。當時股價大漲,不僅推高了多位共同創辦人與早期投資人的財富,也引發散戶追捧,令空頭部位在帳面上累計 21 億美元虧損。然而,這股狂熱也讓 CoreWeave 被部分市場人士比作「迷因股」,波動性極高,為如今的急跌埋下隱憂。
為減輕融資壓力,CoreWeave 嘗試透過股權收購擴張以避免增加債務。7 月,公司宣布以全股票交易收購基礎設施合作夥伴 Core Scientific (CORZ-US),交易金額當時約 90 億美元。然而,自消息公布以來 CoreWeave 股價下跌,壓縮了交易的名義價值。Core Scientific 當日股價亦下跌 6% 至 14.18 美元,而持股 6.3% 的 Two Seas Capital 已表態反對交易,除非條款重新修訂。
此併購案成敗恐取決於 CoreWeave 股價走勢,但短期內該股還面臨 IPO 限售期在 8 月 14 日交易結束後到期的壓力。所謂限售期,是指公司上市後的一段期間(通常 90 至 180 天),內部人與早期投資人不得出售持股,以避免初期出現大量拋售衝擊股價。一旦限售期結束,這些股東可自由拋售股票,若拋壓集中,市場供給大增將對股價造成下行壓力。考慮到 CoreWeave 上市後股價曾大漲近 300%,部分投資人可能選擇高檔獲利了結,市場因此對 8 月 15 日可能出現的拋售潮格外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