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重啟,中國出口商準備恢復對美出貨

2025年05月11日 13: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TPG

重點摘要

  • 隨中美即將展開貿易談判,中國出口商與貨運業者提前預訂美國航線空間

  • 美國加徵145%關稅造成中美航運量大幅下滑,但零售商面臨庫存壓力

  • 若6月前未出貨,美國零售市場恐出現「架上無貨」的風險

  • 儘管談判進展不明朗,市場對關稅放寬仍抱有期待


貿易談判展望促使出口商提前行動

自4月底以來,中國的出口商與貨運代理開始恢復預訂美國航線的貨櫃空間,此舉標誌著中美貿易活動在先前近乎停滯的情況下,出現了初步回暖的跡象。導致此轉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雙方在近期釋出的外交語氣趨於和緩,並宣布將於瑞士日內瓦展開新一輪貿易談判。中國出口商普遍抱持樂觀態度,認為高達145%的美國關稅有望在短期內獲得調整。部分大型出口商,如替沃爾瑪等美國零售商供貨的廠商,已經著手準備重啟出貨作業,預期將自5月中旬陸續將貨物運往美國。

關稅衝擊導致航運量劇減

美國總統川普在4月10日宣布對中國製商品加徵145%懲罰性關稅,範圍涵蓋約八成的對美出口產品。此舉不僅立即導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航運量在4月大減60%,也促使物流供應鏈全面緊縮。物流平台Flexport指出,許多美方客戶因成本驟升選擇取消出貨,僅Hapag-Lloyd一家航運商就有近三成訂單遭到取消。中國也隨即祭出125%的報復性關稅,使雙方貿易進入全面僵局,造成雙邊商品流動幾乎停擺。

美國零售業面臨庫存危機

在實施新一輪關稅之後,許多美國零售商選擇暫緩從中國進口商品,期望貿易緊張情勢能夠快速化解。然而,這段時間造成的庫存消耗已接近臨界點。對於依賴中國供應的產品類別,例如玩具、家飾與藍牙喇叭等,美國零售商難以迅速尋求替代供應來源。若未能於6月前恢復出貨,實體店鋪與網購平台將面臨「架上無貨」的危機,影響消費者體驗與銷售業績。出口商指出,即使在高關稅未取消的情況下,美方客戶也被迫下單,顯示市場壓力正逐步推動貿易活動恢復。

航運需求回升,運費恐再攀升

隨著中美貿易談判展開與市場需求回籠,航運市場也出現回暖跡象。多位中國貨運代理表示,5月15日以後,貨櫃需求將明顯上升,預期每個40呎貨櫃的運價將上漲約500美元。根據Freightos數據,目前上海至洛杉磯的單櫃價格已達2,640至3,781美元不等。若出貨需求持續擴大,不排除運費再創新高,進一步壓縮出口利潤。對出口商而言,這是雙重挑戰:一方面需承擔高運費成本,另一方面仍需應對可能未取消的高額關稅。

關稅緩解仍具高度不確定性

儘管美國總統在5月初曾表態「有可能」下調關稅,市場對於貿易政策緩和仍抱持審慎態度。產業人士指出,以2018年為例,當時美方對中國加徵25%關稅後,兩國歷經長達兩年才完成協議,因此不能對這次日內瓦會談抱持過高期待。企業與貨運商普遍認為,現階段貿易仍處於高度不穩定狀態,無法確認政策走向。但雙邊經濟高度依存的事實,使得貿易恢復幾乎是遲早的結果,只是時機仍充滿變數。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貨運
庫存
關稅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