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觀察|關稅升壓、政策轉軌、消費升級:2025上半年印度電子業動態

2025年08月19日 00:3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LG電子印度私人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大諾伊達工廠內組裝電視機。圖片來源:Reuters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8月初針對印度部分進口品項加徵最高達50%的報復性關稅,雖然智能手機與電腦被排除在外,暫時緩解部分壓力,但針對高純度銅材料的50%關稅可能擾亂印度高度仰賴進口的半導體與電子製造供應鏈。此外,川普總統也正考慮依《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對進口晶片課徵100%關稅,對印度未來的出口仍構成潛在風險。

在國內政策方面,印度政府於2025年5月宣布終止原有市值達230億美元的生產掛鉤激勵(PLI)方案,轉而推動新制——元件製造計畫(CMS),鼓勵資本設備與電子元件的投資,以深化印度在全球電子供應鏈中的角色。新政推出15日內即收到70份申請,顯示市場反應熱烈,主要申請者來自中小企業,而塔塔電子、Dixon Technologies及鴻海也表達高度興趣。

印度政府在2025年5月推動的新政策「元件製造計畫(Component Manufacturing Scheme, CMS)」取代了原先的「生產掛鉤激勵方案(Production-Linked Incentive, PLI)」,兩者在設計目的與激勵方式上存在明顯差異,反映出政府政策重點從「產值出口導向」轉向「供應鏈的建立」。

政策面:CMS取代PLI

原有的PLI方案總規模達230億美元,專注於激勵企業提升增量產值與出口規模,主要針對的指標是公司在印度的「銷售成長」與「總體附加價值」。例如,像鴻海與信實工業(Reliance Industries)等大型企業皆參與該計畫。然而,此政策未能充分考量企業對整體產業生態系統的實質投入,因此被批評在促進供應鏈本地化、技術升級與關鍵元件自製方面效果有限。

相較之下,CMS強調的是基礎投入與本地產能供應鏈的建立,尤其著重於資本設備、關鍵電子元件與次組裝系統的投資。新政策旨在提升印度在全球電子製造價值鏈中的地位,從「組裝中心」邁向「關鍵元件供應國」。政策推出15日內即吸引70家企業申請,顯示其設計更貼近產業實際需求。除了塔塔電子、Dixon Technologies及鴻海(2317-TW)這些大型企業表達參與意願外,申請者多為中小企業,顯示新政具備更強的中長期產業育成導向。

AI筆電年增185%、高階手機逆勢成長:印度消費電子走向高值化

在2025年第一季,印度消費性電子市場展現出高度「高端化(Premiumisation)」趨勢,消費者對於功能更先進、體驗更優質的產品展現出強烈偏好,並非單一品類現象,而是橫跨筆電、智慧手機、耳機與智慧手錶等多元領域的系統性變化。

具體來看,傳統個人電腦市場已連續七季成長,2025年第一季整體年增8.1%,顯示需求穩健。筆電與工作站分別年增13.8%與30.4%,主要受到印度共和日促銷與3月大量出貨的推動。此外,搭載AI功能的筆電受到市場熱捧,雖然基期較低,但仍達到驚人的185.1%年增幅,顯示AI技術的導入成為消費者購機新考量,而非僅以價格為導向。

智慧手機方面,整體出貨量於Q1 2025年減7%,主因是新機推出數量有限。但超高階手機(價格高於INR 45,000)卻逆勢年增15%,並在Q2重新轉為正增長,總出貨量達3,900萬支,年增7%。這顯示高階產品對市場下行風險具備一定韌性。此外,後疫情時期智慧手機平均售價呈現每年11%的複合年增率,說明整體市場正朝向高價值機型集中,且這一轉型受到分期付款與融資選項增加的助力,使得更多中產階級消費者可負擔高價機種。

耳機市場亦受高端化影響,根據Counterpoint資料,真無線耳機(TWS)出貨量年增4%,其中價格在INR 5,000以上的高階耳機年增率超過40%。除了品牌效應與設計感外,消費者越來越重視聲音品質、低延遲表現、配戴舒適度與電池續航等功能,反映價值導向選購邏輯逐漸取代純價格敏感性。

智慧手錶則呈現結構性修正,整體出貨年減33%,且已連續五季下滑,原因在於入門機型需求飽和,加上預期壽命較長、換機週期延後。但中高價位區間仍見成長,價格介於INR 5,000至10,000的機型年增17%,廠商逐步減少機種數量並集中火力在高價位段,說明廠商策略與消費者需求已雙雙轉向品質與功能導向。

企業動態摘要(2025年上半年)

2025年上半年,印度消費電子與相關科技產業出現多項重要企業動向,涵蓋首次公開募股(IPO)延後、新申請案,以及併購交易,反映出市場對地緣政治與經濟前景的審慎態度與重組布局。

  1. LG電子推遲印度子公司IPO計畫
    南韓企業LG電子原計劃於2025年5月為其印度子公司啟動IPO,但因市場波動與美國關稅不確定性,決定延至2026財年第2或第3季上市,最終時間將視市況與其他變數而定。

  2. BoAt母公司再啟IPO申請,估值上看15億美元
    印度可穿戴設備與音訊品牌BoAt的母公司Imagine Marketing於2025年4月再次向監管機構提交IPO文件。該公司早在2022年1月已遞交草案,但因市況不佳而中止。此次重啟IPO,預計估值將超過15億美元,實際數字將依最終定價與市場反應而定。

  3. GNG Electronics獲准IPO,進軍資本市場
    印度最大二手筆電與桌機翻新商GNG Electronics於2025年6月獲監管機構批准啟動IPO。該次公開發行包含新股募集INR 45億,及510百萬股既有股份的出售,面額為每股INR 2元。

  4. 博世(Robert Bosch)收購日立合資公司控股權
    2025年7月,德國博世公司(Robert Bosch GmbH)收購了其印度合資企業Johnson Controls-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India(JCHAI)74.2%的股份,取得直接控股權。原持股方為Johnson Controls-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Holdings (UK)與JCHAC India HoldCo Ltd.。剩餘25.75%的股權將透過強制性公開收購方式進行,具體細節尚待博世公布。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TECH
RETE
HARW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