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摘要:
-
中國乘用車銷售連續第三個月上升:2025年4月銷量年增14.8%,達178萬輛;累計前四個月成長8.2%。
-
新能源車(NEV)占比過半:NEV銷量年增33.9%,占總銷量50.8%;政府以補助舊車換購NEV政策帶動成長。
-
車輛出口持續下降:4月出口年減2.2%,延續3月8%的跌勢。
-
自動駕駛技術熱度下降:自BYD推動標配「上帝之眼」後熱度升溫,但因小米SU7致命事故及政府整頓誤導宣傳,市場熱度轉淡。
根據中國乘用車市場聯合會(CPCA)資料,2025年4月中國乘用車銷售總量為178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14.8%。今年前四個月累計銷量達697萬輛,年增8.2%。儘管面臨美國關稅政策影響,內需市場保持穩定成長。
新能源車成為成長主力
新能源車(NEV)銷量年增33.9%,佔總銷量的50.8%,顯示市場已進入轉型階段。政府鼓勵以舊換新,對汰舊換購NEV提供較高補貼,截至4月24日已有271萬輛車納入補助範圍,此舉有效提升消費信心。
車輛出口表現疲弱
雖然內需強勁,但出口方面表現不佳。4月中國車輛出口年減2.2%,延續3月8%的下滑趨勢。這顯示全球貿易環境對中國汽車業構成壓力,特別是在美中關係緊張的背景下。
自動駕駛技術熱度降溫
曾被視為銷售亮點的自動駕駛功能逐漸失去吸引力。BYD雖宣布將「上帝之眼」駕駛輔助系統標配於全車系,但小米SU7在3月發生涉及輔助駕駛系統的致命事故後,政府加強對「智慧駕駛」宣傳語的規範,使市場關注度下降。
政策與市場走向需持續觀察
整體而言,中國車市在政府政策的帶動下展現內需韌性,新能源轉型效果初顯。但外部貿易挑戰與科技宣傳風險仍需關注,未來幾個月的市場走向與政策應對將是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