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豹能源(6869)也做水資源?從煒盛環科拿下全台最大污水廠,瞄準千億商機

圖片來源:煒盛環科

2025年4月2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說到雲豹能源(6869-TW),很多人第一印象可能是太陽能、儲能或綠電交易,但其實雲豹在水資源領域也早已佈局多年,甚至靠著旗下子公司煒盛環科,一步步打進政府水處理標案市場,在循環經濟這條路上走得比想像中更前面。

入主煒盛環科,跨入水處理領域

雲豹能源是在 2021 年轉投資成立於 1984 年的水處理公司「煒盛環科」,正式跨足污水處理與水資源再生。煒盛原本就是台灣少數有能力承攬大型污水處理工程的廠商之一,雲豹入主後,不只資本力加分,投標與執行規模也明顯放大。

以實際數字來看,煒盛併入雲豹前,每件標案平均金額約 1 億元,併購後迅速拉升至平均 15 億元,等於提升了 15 倍的接案規模,可說是大幅擴張市場影響力。

營收佔比達17%,小金雞之一

雖然主業仍以綠電為主,但從近年營收結構來看,水處理已是雲豹能源三大收入來源之一。2024年水處理工程佔整體營收比重約19%,僅次於綠電售電(29%)與儲能工程(23%)。特別是水資源這類長約型、政府標案為主的業務,雖然單價高但波動低、現金流穩定,對於營收結構穩定性有加分效果,也讓它有機會成為2025年營運回升的重要支撐力量之一。

全台最大三級污水處理廠

最受矚目的案例,就是2025年3月底正式動工的「濱江水資源再生中心」,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三級污水處理工程,由煒盛環科全案負責統包,總金額高達98.88億元,包含5年施工與後續三期共9年的操作維護,對公司而言是一筆長期貢獻穩定的水資標案。

這座設施是台北市三大新一代污水處理中心之一,預計2030年啟用後,每日可處理生活污水達16萬噸,將使台北市的三級污水處理比率翻倍至50%,不僅超越美國洛杉磯,也為城市環境治理與水資源永續立下新標竿。該案採用先進MBR技術,並結合半地下化與綠地景觀設計,未來也將成為具備示範意義的都市型水資中心。

除了濱江案,煒盛環科近年也積極承攬其他大型標案,包括桃園機場西側的污水處理與加壓站工程(26.5億元)、迪化污水廠的操作維護與設備更新案(共計36億元)。根據資料,公司規劃參加之2024年民生汙水處理政府標案共 10 件,總金額高達新台幣 340 億元,顯示其在水資市場的能見度與競爭力已大幅提升,並持續擴大標案版圖。

政府關注水資源,商機規模正成形

為了對抗極端氣候與供水風險,政府近年已全面翻修水資源政策主軸,不再只是供水調度,而是轉向加強污水回收、擴建下水道、發展海淡設施與再生水系統。從預算來看,自2026年起水利署跨年度投資將達668億元,較2023年前成長92.39%,且這還不包含因極端氣候而新增的海淡與再生水專案,預算後續仍有擴增空間。

這背後的邏輯其實很簡單:自來水便宜但有限,新技術造水雖然貴,但可以持續穩定。以再生水與海水淡化為例,每度水的造價約落在20至35元,遠高於目前每度11元的自來水售價,但在缺水時就是關鍵的保命用水。這些工程不僅一案動輒數十億元,還具備長期維運收入、再生水販售收益等延伸價值,再加上新竹、台南的海淡廠已經陸續動工,再生水的年產能目標也逐年擴大,使水資源市場不再只是民生基礎建設,而是成為台灣少數同時擁有政策紅利、經濟效益與營運穩定性的永續產業焦點。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能源
水資源
再生能源
循環經濟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