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特斯拉 (TSLA-US) 全力推進全自動輔助駕駛 FSD,車用鏡頭需求同步升溫,供應鏈亞光 (3019-TW)受惠明顯。特斯拉最新自駕平台 HW4.0 將搭載 AI6 晶片並升級前置鏡頭畫素,從123萬提升至543萬,對影像精度要求大幅提升。
然而自駕系統的核心即在於 AI 晶片與鏡頭的協同運作,其中晶片負責處理來自鏡頭與其他感測器的大量數據,而鏡頭的規格將直接影響資料品質與廣度,攸關行車安全,因此成為車廠升級重點之一。
亞光為鏡頭供應商,去年車載鏡頭出貨量達1,099萬顆,年增63%,2025 年有望成長到 1200 萬顆。供應對象涵蓋特斯拉、歐洲與日本車廠,隨著鏡頭升級與自駕系統普及,將進一步拉高出貨動能。
亞光在鏡頭製造方面具備高度垂直整合能力,從光學設計、模具加工到成品組裝幾乎全由自家完成,能有效控管成本與品質,並快速回應市場需求。除車用鏡頭外,公司業務橫跨手機、相機、雷射測距、AR/VR與工業機器人,藉此分散單一市場風險,布局多元應用市場。
目前正積極擴產,計畫於菲律賓設立第二座鏡頭廠,預計2026年下半年投產,成為除中國以外的主要生產基地。為因應AI與人形機器人發展趨勢,公司與歐美三家客戶合作少量試產應用於手部感測與視覺辨識的鏡頭產品,預期兩至三年後進入量產期,並推估每台人形機器人需配置7至8顆鏡頭,對未來出貨量具成長潛力。
營運表現方面,根據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亞光2025年第一季營收54.09億元,年增26.1%。5月單月營收22.57億元,月增8.8%、年增19%,為歷史次高。累計前五個月營收97.4億元,年增25%。董事長賴以仁表示,全年營收可望年增兩位數,法人預估約在16%至24%之間,毛利率可望持平或優於去年水準。
未來公司計畫於2026年進一步升級至1,200萬畫素鏡頭,符合自駕與高階感測需求,隨著自駕車、機器人帶動新需求,公司在兩大領域已穩居 AI 應用鏡頭供應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