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農業摩擦升溫:美對中農產品出口腰斬,報復性關稅重擊美國中西部農業州

2025年08月31日 18:0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受美方加徵關稅影響,2025年上半年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銳減 53%,受傷的不僅是中國市場,也波及美國農民。中國駐美大使謝鋒表示,美國保護主義政策正在侵蝕兩國合作的基礎。他強調,這場關稅戰已迫使中國約21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加徵報復性關稅,直接衝擊美國中西部的農業州。

儘管雙方日前達成 90天關稅休戰協議,暫時避免衝突升級,但摩擦並未消散。美國官員以「國安疑慮」為由,收緊外資購地規範,限制外國投資人持有美國農地。謝鋒則反駁稱,這是「政治操弄」,指出中國投資者僅持有 0.03% 的美國農地,比例極低,談不上威脅。

謝鋒同時指出,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生產上具備優勢,而美國則擅長土地密集型大規模耕作,若雙方能在農業供應鏈加強合作,將比持續加徵關稅更能造福兩國農民與消費者。

過去二十年,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但出口規模始終遠低於進口。其背後原因在於國內生活水準提高、飲食結構轉向富含蛋白質的肉類、水果與蔬菜,帶動消費需求大幅增加。然而,中國自身農業受限於耕地面積有限,供給能力不足,在高度開放的貿易環境下,競爭力逐漸減弱,因而形成進口依賴與「淨進口國」的局面。

中國農產品貿易數據

過去二十年,中國農產品進口持續快速成長,2021–2023 年平均佔全球進口額 10.9%,穩居世界第一。但出口占比僅 2.6%,幾乎沒有顯著成長,顯示中國對外糧食依賴度逐年上升。2024 年,中國農產品進口總額達 2,151.6 億美元,出口僅 1,030 億美元,導致貿易逆差擴大至 1,121.5 億美元,是近二十年來最高水準之一。

中國的農產品進口來源集中度高。2024 年,南美洲供應佔比達 34.2%,其中巴西出口中國高達 526 億美元,成為最大供應國;美國則以 275 億美元排名第二,雖低於 2021 年峰值的 420 億美元,但仍是中國重要供應來源之一。

在進口結構上,大豆仍是最核心的品項。2024 年,中國進口大豆 1.05 億噸,金額 527.5 億美元,其中巴西供應市佔 71.1%,美國佔 21.1%。穀物進口總額達 150 億美元,主要是玉米與小麥,美國與澳洲為主要來源。水果與堅果進口則突破 201 億美元,泰國供應佔比三成,美國主要出口堅果類。至於肉類方面,2024 年中國進口牛肉 287 萬噸、豬肉 107 萬噸,主要供應來自巴西、阿根廷與西班牙。乳製品進口總量 262 萬噸,金額達 112.3 億美元

中國農產品出口規模相對有限,2024 年總值 1,030 億美元,主力品項為水產品(201.4 億)、蔬菜(123.5 億)與水果堅果(69.4 億)。出口市場高度集中在亞洲,占比近 58%,其中香港、日本與韓國是前三大目的地。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農業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