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關稅暴擊出口,中國出口商轉內銷為何反而更難賺?

2025年04月25日 15:3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路透社

2025年4月2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加徵高額關稅重創中國出口,為緩解衝擊,中國政府呼籲出口商轉向國內市場銷售。京東、美團與Walmart中國等企業紛紛響應政策,提供資金與通路支援,協助出口商突破內需轉型瓶頸。

內銷市場潛力大,為何企業卻步?

自美國將中國商品關稅大幅調升至145%後,外銷市場陷入困境。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出口轉內銷」,以內需消費支撐經濟。然而,不少出口商對轉型態度保留,主因為國內市場價格戰激烈、利潤偏低及資金週轉風險高

來自中國東部的成衣廠商Eno Qian透露,出口每件產品可獲利20元人民幣,但在國內市場僅能賺取其中十分之一。

她坦言:「在國內市場銷售不可行」,指出「現金流風險」是主要考量,因為國內零售商常延遲付款,甚至要求退回未售商品。

京東、美團、沃爾瑪中國聯手出招,有望改變現況?

面對外銷市場不穩,中國政府透過政策引導與企業資源整合,協助出口商開發國內通路:

🚩京東宣布成立2,000億元人民幣基金,協助出口商拓展國內市場,目前已有近3,000家企業洽詢。

🚩美團則提供行銷推廣及營運協助,幫助出口商建立國內品牌。

🚩沃爾瑪中國宣布將邀請出口商加入其供應鏈,並簡化審核流程,以協助其在國內市場快速銷售商品。

🚩中國商務部舉辦多場「配對會」,協助製造商對接電商平台、超市與其他零售業者。

🚩地方政府成立專責小組,協助解決出口商在轉向內銷上面臨的「對市場不熟悉」、「缺乏品牌」、「營運經驗不足」等問題。

儘管政府與企業資源湧入,部分出口商仍對轉型持保留態度。

在南方經營內衣工廠的David Lian指出,國內市場對價格高度敏感,促銷成本高、退貨頻繁。他直言:「外銷訂單大宗穩定,國內則是零散零售,經濟效益低。」

而來自寧波的燈具出口商Liu則表示,公司若要開展國內業務,需另組新團隊,「我們是小型企業,沒有多餘資源。」

真正的問題是供給過剩,還是消費信心不足?

經濟學者普遍認為,中國當前問題並非供給過剩,而是內需不足。Monash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He-Ling Shi指出:「在中國,競爭激烈導致利潤幾乎為零,若出口商轉向內銷,恐將導致破產並削弱整體消費能力。」

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師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中國若在未來兩年流失2兆人民幣的對美出口,只需國內消費成長4%即可彌補;但若政府無法提升民眾消費信心與社會保障,內需成長動能恐難以實現。

GlobalData.TS Lombard APAC經濟學家Minxiong Liao進一步指出:「補強社會安全網、進行養老金與財政制度改革,是當前振興內需的關鍵所在。」

在外銷市場受阻、轉向內需尚未成熟之際,出口商正處於兩難。儘管政府與大型平台企業正積極提供支援,真正能否推動產業轉型、化危機為轉機,仍取決於政策落實效果與國內消費信心的回穩。

面對全球供應鏈變局,中國出口商的轉型之路,仍需謹慎前行。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中國經濟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