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川普想「奪回」巴拿馬運河?全球航運與供應鏈恐受衝擊

2025年03月14日 15:5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Reuters Pictures

2025年3月14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巴拿馬運河,這條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關鍵航道,不僅是全球貿易的命脈,更是國際政治角力的戰場。

近來,美國總統川普指控中國已掌控巴拿馬運河,並批評過路費「不公平」,這番言論再次將這條水道推上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然而,事實真的如川普所說嗎?巴拿馬運河的經營模式、公平性及其背後的地緣政治博弈,究竟有多複雜?

本文將從運河的重要性、美中競爭背景以及美國可能的介入後果等多方面,深入探討這條全球航運樞紐的未來走向。

巴拿馬運河:全球航運的命脈

巴拿馬運河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是全球航運的核心動脈之一。根據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 的統計,2024 年運河共通行 11,240 艘船舶,貨運總量超過 2.35 億噸,其中約三分之二的貨物與美國有關。這顯示美國的進出口貿易高度依賴這條航道,無論是能源、製造業還是農產品,巴拿馬運河都是美國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

如果巴拿馬運河因任何原因無法運作,全球貿易將面臨嚴峻挑戰。船隻將不得不繞行南美洲最南端的 合恩角,不僅航程將增加數千公里,運輸成本與時間也會大幅上升,進而影響國際市場價格與供應鏈穩定。

這種情況不僅會影響美國與巴拿馬的雙邊關係,也可能對整個拉美地區的經貿穩定與政治格局造成衝擊。

川普的指控站得住腳嗎?

川普的說法主要圍繞兩個關鍵問題:第一,巴拿馬運河的過路費太貴,對美國不公平;第二,中國已經掌控運河。但實際情況真的如此嗎?

過路費真的「不公平」嗎

巴拿馬運河的通行費率,主要根據船舶類型、噸位、運輸貨物來計算,還包括水資源附加費和無預約拍賣機制。這些標準適用於所有國家,並沒有特別針對美國船舶。

的確,巴拿馬近年來調漲了費用,但這是因應營運成本上升和乾旱導致水位下降的影響,而非針對特定國家。相比之下,蘇伊士運河的通行費甚至可能更高,因此「不公平費率」的說法恐怕站不住腳。

中國真的「控制」了巴拿馬運河嗎

川普指控中國掌控運河,但事實上,巴拿馬運河完全由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營運,這是一個獨立於政府的自治機構,不受任何外國勢力控制。

不過,中國企業確實在巴拿馬有不少投資,例如參與港口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甚至提供融資。此外,過去香港李嘉誠家族的企業曾掌控運河兩側主要港口,但在本月初,美國投資公司貝萊德(BlackRock)支持的財團完成收購,進一步削弱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相關報導click me👆

整體而言,中國雖然在巴拿馬擁有一定的經濟影響力,但這與「控制」運河仍有本質上的不同。換句話說,美國若要重新介入運河管理,真正的理由或許不是運河已被中國掌控,而是基於地緣政治競爭的考量。

如果美國真的「奪回」運河,會發生什麼事?

📛 航運成本上升,供應鏈受衝擊

若美國與巴拿馬的關係因運河問題緊張,甚至導致運河管理混亂,全球航運業勢必受到影響。屆時,各大航運公司可能會尋找替代航線,例如:

▪️蘇伊士運河(埃及):是亞洲與美東之間的另一條重要水道,但近年來紅海地區的衝突增加了航行風險。
▪️北極航線(俄羅斯):由於氣候變遷,這條航線在夏季有時可行,但冬季仍受嚴重限制,且俄烏戰爭的影響也讓其政治風險上升。
▪️合恩角繞行(南美洲):雖然技術上可行,但繞行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會大幅增加航行距離與成本,因此不是理想選擇。

然而,這些替代航線各有其限制,因此如果巴拿馬運河因美國干預而動盪,全球航運成本可能大幅上升,供應鏈也會因此受到嚴重衝擊。

📛 美中競爭升級,地緣政治進一步緊張

巴拿馬運河是美中貿易競爭中的重要戰略資產。如果美國在巴拿馬加強影響力,中國勢必會強化在拉丁美洲的投資,以確保自身的貿易利益。中國可能會加碼投資巴西或阿根廷的港口與物流基礎設施,甚至尋求與其他拉美國家建立替代貿易路線,這將進一步激化美中在該地區的競爭。

事實上,美國早在 1977 年就與巴拿馬簽署《巴拿馬運河條約》,正式將運河主權交還巴拿馬,並承諾不再干涉該國內政。因此,如果美國試圖重新掌控運河,將違反國際法,不僅會引發巴拿馬強烈抗議,也可能破壞與整個拉美地區的外交關係。對美國而言,這不僅是航運問題,更涉及全球地緣政治穩定與國際信譽。

巴拿馬運河的未來:競爭、變數與不確定性

如今,巴拿馬運河的戰略價值比以往更敏感,不僅是因為美中競爭,還包括經濟利益與氣候變遷的挑戰。雖然美國重新控制運河的可能性極低,但未來在地緣政治、經濟競爭和全球環境變遷的影響下,這條全球貿易的命脈將面臨更多變數,其穩定性也充滿不確定性。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海運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