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自8月1日起對銅進口課徵50%關稅,企圖藉此促進國內銅礦開採與冶煉產業的復甦。然而,美國短期內無法顯著提升本土銅產能,進而導致國內製造業成本上升,對整體經濟可能形成反向壓力。
銅產能受限
根據官方數據,美國目前每年僅能生產約一半美國國內需求的銅。2024年美國進口精煉銅達81萬公噸。在川普宣布課徵關稅後,若沒有配套措施顯著提升美國國內產能,企業仍需進口高關稅銅,結構性依賴無法短期解決。
說明:從美國主要銅進口來源來看,超過六成進口來自智利與加拿大等美洲國家。若未來未針對這些主要供應國設立豁免機制,關稅衝擊將全面擴及主要進口來源,進一步加重製造成本。
雖然美國擁有數座運作中的銅礦,例如 Freeport McMoRan (FCX-US) 與力拓 Rio Tinto (RIO-US) 的既有資產,但其生產能力已接近飽和,進一步提升產僅能帶來短期且有限的增量。此外,目前唯一具備重啟可能的冶煉設施為 Grupo Mexico 在亞利桑那州的 Asarco 廠,但該廠停產已逾四年,重新投入生產需耗費時間與成本。新開發項目如 Rio Tinto 主導的 Resolution Copper 雖已取得司法支持(相關報導),但即使加速建設,距離實際生產仍需數年。
關稅將推高美國銅價
在美國國內產能不足、仍需進口的情況下,製造商將面臨兩種選擇:要麼吸收成本、要麼減少用銅量。實際上,多數企業將面對更高的原物料價格,尤其是在汽車、電子與建築等對銅高度依賴的行業。若企業選擇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將可能推升最終商品價格,引發通膨壓力;反之,若選擇自行吸收關稅,則可能導致利潤壓縮,進一步影響投資意願與人力支出。
銅價短期失衡,後續恐加劇波動
截至銅關稅宣布當日(7/9),美國銅期貨價格對倫敦期銅的升水已從13%擴大至26%,顯示市場對進口關稅的預期正在反映於價格,但仍未完全達到50%的關稅幅度,反映市場對政策細節與適用範圍仍有疑慮。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上半年美國進口銅量高達88.1萬噸,遠高於同期實際需求44.1萬噸,意味著企業已提前囤貨。隨著庫存消化結束,美國銅價將更明顯反映關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