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氣候變遷委員會(Climate Change Committee, CCC)最新報告指出,英國在未來15年內若要實現至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必須於2040年前消除87%的氣候暖化排放,而其中約60%的減排將仰賴一個主要來源:電力。為此,報告呼籲英國人應像過去普及冰箱、手機與網路一樣快速,全面採用熱泵(heat pumps)與電動車(EVs),進行一場大規模的電氣化轉型。
目前最被看好的脫碳方式即為電氣化,其中住宅供暖系統的轉型成為核心議題。赫瑞瓦特大學(Heriot-Watt University)永續發展副教授Ran Boydell指出,傳統燃氣鍋爐即將成為歷史記憶,熱泵的能源效率遠優於以氫氣為燃料的重塑型鍋爐。因為綠氫的製造需消耗可再生電力,最終僅保留約三分之二的原始能量,遠不如將電力直接用於熱泵供暖來得高效。
同樣地,電動車也因其可透過任何電源插座充電的便利性,在英國2024年新車銷量中已占將近20%,大幅領先氫燃料電池車。相比之下,氫能基礎建設稀缺且成本高昂,不易快速普及。
然而,儘管脫碳方向已基本確立,執行速度仍是最大關鍵。能源系統學者James Price與Steve Pye回顧南韓於1977至1987年間的電力結構轉型,指出其在短短十年間成功將石油發電量從約700萬GWh驟降至7,000GWh,轉向核能等替代能源,成為歷史上最迅速的能源轉型之一。這顯示出實現快速轉型的潛力存在先例。
目前英國風能與太陽能發電已占全國28%以上,預計不久將取代天然氣成為主要電力來源,但住宅與社區的碳密集型用能仍未見實質進展。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專家指出,若能在全國快速部署太陽能板、電池儲能與熱泵,不僅可顯著減碳,還能創造技術就業機會。然而,這樣的轉型也將對電網造成巨大壓力。
伯明罕城市大學機械工程師Florimond Gueniat估算,若英國交通系統全面轉向電動化,將需擴充電網容量約46%,等同於增建5,800座摩天大樓大小的風力發電機。儘管電動車本身能效較高,但其帶來的總負荷對電力基礎建設而言仍是嚴峻挑戰。
Gueniat建議,民眾若能在電價低谷時充電、甚至將車輛電池反向供電給電網,以及利用自家太陽能發電設備儲電,將能有效減輕整體壓力。他指出,德國已有類似政策,成功抵銷了10%的全國用電需求。
此外,報告亦提到,要達成淨零排放,社會行為的改變至關重要。例如,民眾飲食習慣需在2050年前比2019年減少35%的肉類與乳製品攝取。然這類改變是否能被普遍接受,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雪菲爾哈倫大學(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能源政策教授Aimee Ambrose指出,根據她對英國、芬蘭、瑞典與羅馬尼亞數百位民眾的訪談,即使人們支持氣候行動,也普遍對傳統木柴與煤火爐抱有情感依戀,對熱泵接受度並不如預期。
氣候變遷專家普遍認為,最難掌控的變數是人類行為的改變。然而,就像2020年疫情封鎖期間,空氣污染大幅減少所展現的效果一樣,只要行動啟動,轉型所帶來的正面效益可能遠比預期更快浮現。未來的挑戰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一場全民參與、結合理性政策與社會心理轉化的全方位能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