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社報導,國營的台灣中油(CPC Corp)正與美國多家業者進行初步洽談,考慮收購美國頁岩氣產區的資產,以確保穩定的天然氣供應,支撐台灣經濟發展。
若交易成真,台灣中油將加入亞洲企業布局美國天然氣資產的行列,現在正值美國透過興建更多液化天然氣(LNG)工廠,積極擴張出口產能之際。
消息人士指出,此舉也將有助於台灣在與川普政府的經貿互動中取得更多政治籌碼,因美國政府曾多次把提高能源進口與調整關稅政策掛鉤。
據報,台灣中油近期曾評估對數家上市與私募基金支持的天然氣生產商提出收購要約,鎖定與現有或規劃中LNG工廠具備良好聯通的頁岩氣資產,例如美國東德州與路易斯安那州的海恩斯維爾(Haynesville)頁岩氣田。
此外,台灣中油也考慮在阿帕拉契盆地(Appalachian Basin)的成熟產區收購資產。該區因技術進步、鑽井成本下降,近年吸引眾多投資者。
台灣中油對媒體詢問未予置評。消息人士強調,目前交易尚無定案,台灣中油仍可能轉向其他地區洽購。他們因涉及機密談判而要求匿名。
根據海運追蹤機構Kpler的數據,台灣過去15年LNG進口量持續成長,2024年進口量創下2,178萬公噸新高。
強化能源安全布局
近年,多家亞洲企業包含台灣中油,已陸續入股美國各地LNG工廠。直接持有上游天然氣資產,能確保工廠穩定取得燃料來源。
今年3月,台灣中油與阿拉斯加天然氣開發公司(Alaska Gasline Development Corp)簽署協議,計劃採購LNG並投資阿拉斯加LNG專案。該專案將把阿拉斯加北部偏遠地區的天然氣透過管線運送至南方,再出口至台灣、日本與南韓。總統賴清德當時表示,此協議有助鞏固台灣能源安全。
延伸閱讀:台日韓爭取減稅|為何一個位於阿拉斯加的LNG專案 逐漸成為談判的關鍵籌碼?
其中一名消息人士透露,台灣中油也表達對私募基金支持的Aethon Energy Management所擁有的海恩斯維爾資產感興趣。目前,Aethon正與日本三菱商事(Mitsubishi Corp)洽談出售整家公司,但交易仍具不確定性。對此,Aethon拒絕置評。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EIA)最新資料,海恩斯維爾目前產量約每日154億立方英呎(bcfd),是美國第三大天然氣生產區,對外國買家與投資公司極具吸引力。
相比之下,阿帕拉契盆地則是美國最大天然氣產區,日產量達364億立方英呎。
不過,海恩斯維爾的運輸管線建設專案需重啟
Haynesville Global Access Pipeline是一條計畫中的大型天然氣輸送管線,為了連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東北部的Haynesville頁岩氣田與西南部Calcasieu的沿海區域,進一步銜接墨西哥灣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設施。該管線全長160英里,管徑42英吋,設計日輸送能力高達1,947,420 dekatherms(約1,947,420百萬英熱單位,用於衡量天然氣熱含量),具備龐大輸氣規模。
該專案由Aethon Energy Management LLC透過旗下兩家實體Aethon III BR LLC與Aethon United BR LP共同持有,各持股50%。雖然專案自2017年底首次對外公布,並曾於2019年展開開放季招標,但受到市場環境與資金調度等挑戰影響,已於2023年宣布延期,目前尚未確定啟用時間表。
若未來建設得以推進,這條管線將強化Haynesville產區與美國西南部LNG基礎設施的聯通,進一步提升天然氣供應的靈活性與出口潛力,對包括亞洲進口國在內的國際市場均具戰略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