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軍工|汽車業低迷,軍工業崛起!萊茵金屬告別汽車零件,軍工設備成新成長引擎

2025年02月25日 11:5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2025年2月25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 德國萊茵金屬(Rheinmetall)計畫將柏林與諾伊斯工廠轉型為國防設備生產基地
● 俄烏戰爭推動歐洲增加軍備投資,美國可能減少對歐軍事支援
● 軍工股價飆升,歐洲國防產業迎來新一輪成長
● 軍事需求上升,或成為德國製造業新動能

德國萊茵金屬擴展軍工業務 轉型軍備生產

歐洲最大的彈藥製造商 萊茵金屬(Rheinmetall) 計畫將德國 柏林(Berlin)與諾伊斯(Neuss) 的兩家工廠從 汽車零件生產 轉型為 軍工設備製造,以應對不斷增長的國防需求。

該公司目前正與政府和相關機構討論 最終轉型細節,但初步計畫顯示,這些工廠將併入 武器與彈藥部門,並採用 混合工廠模式,確保部分汽車零件生產仍能持續進行。

萊茵金屬強調,這些工廠 不會生產炸藥,但將專注於軍事 防護設備與機械零件 的製造,並受益於集團在全球軍備市場的強大需求。

烏克蘭戰爭與美國態度變化 歐洲軍工支出加速

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各國開始重新評估國防政策,並意識到軍事投資的不足。隨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 多次強調歐洲應自行承擔國防責任,未來美國對歐洲的軍事支援可能縮減,進一步推動歐洲加大軍備投資。

目前,北約(NATO) 32 個成員國中,只有 23 國達到 GDP 2% 的國防支出門檻。根據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分析,補足這 10 年來的國防支出缺口,未來幾年內 歐洲至少需要額外投入 8000 億歐元。

市場預期,這一趨勢將持續推動歐洲軍工企業的增長,並帶動投資人對國防產業的興趣。

萊茵金屬市值翻倍 軍工業成市場新焦點

隨著軍備需求上升,萊茵金屬近年來股價大幅成長。該公司於 2022 年正式進入德國 DAX 30 指數,目前市值約 390 億歐元(約 408 億美元),幾乎是川普當選前的 兩倍。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軍工業務表現強勁:

• 武器與彈藥部門營業利潤(2024 年前 9 個月):3.39 億歐元(年增近 100%)

• 汽車零件部門營業利潤:7,400 萬歐元(年減 3.8%)

萊茵金屬執行長 阿明・帕佩爾格(Armin Papperger) 表示:「歐洲的安全局勢要求我們立即行動,我們的增長速度將比預期更快。」

市場預期,歐洲國防支出的成長將 持續推動軍工企業獲利,並使其成為長期投資標的。

產業變革:歐洲軍工市場加速整併

萊茵金屬並非唯一一家擴大軍工業務的企業。近期,德法合資的國防企業 KNDS 也宣布,將接管法國鐵路製造商 阿爾斯通(Alstom) 在東德的工廠,並計畫生產 LEOPARD 2 主戰坦克 和 PUMA 步兵戰車。

此外,其他軍工企業也加快市場布局:

• 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 計畫 分拆戰艦業務 TKMS,成為獨立國防公司

• KNDS 可能在 2025 年底 IPO 上市,以吸引更多投資資金

• Hensoldt、Renk 等軍工企業也可能受益於國防支出的擴張

目前歐洲的國防供應鏈仍 嚴重依賴美國。統計顯示,自 2022 年以來,歐洲國防支出約 2000 億歐元,但其中只有 400 億歐元流向歐盟本土企業,顯示未來仍需強化本土軍工產業鏈。

軍工業成德國製造業新支柱?

隨著汽車產業面臨挑戰(如 大眾汽車裁員、縮減產能),軍工業可能成為德國製造業的新動能。

目前德國經濟表現疲軟,這已成為選民關切的焦點。軍工業擴張不僅能 帶動就業,還能 提升製造業的產能利用率,對整體經濟帶來積極影響。

但長期而言,歐洲國防產業仍面臨 政策風險與地緣政治變數,未來各國政府的預算調整與國際關係將決定這波軍工成長的持續性。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國防
軍事
軍工
歐盟
熱門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