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國在120天內僅與八個經濟體完成協議,包括歐盟、日本、南韓、越南、印尼、菲律賓、英國及美國境內的部分貿易群體,其中英國為首個達成協議者。
然而,加拿大、澳洲、印度等主要貿易夥伴尚未與美方達成協議。印度將面臨25%的關稅以及額外未具體說明的懲罰性措施;加拿大則從8月1日起將面對35%的關稅;墨西哥則將承擔30%的關稅;澳洲目前雖仍處於10%的基準關稅,但未來有可能被提高至15%-20%。
至於中國,中美雙方雖尚未正式達成協議,但自5月於日內瓦首次會談後同意暫時降稅至中國輸美商品30%、美國輸中商品10%,這項“休戰”將維持至8月12日,最新一次會談在斯德哥爾摩未能延長休戰,需等川普親自批准。
-
英國:為首個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協議內容包括10%的基準關稅,以及針對汽車與航太產品的配額與豁免。但鋼鐵與鋁的關稅仍在談判中,且美方希望英方取消數位服務稅。
-
越南:7月2日達成協議,原本46%的關稅降至20%。但越方原以為僅需承擔11%,顯示存在溝通落差。美方也關注其為中國產品的轉運樞紐。
-
印尼:7月15日與美國達成協議,關稅由32%降至19%,並承諾對逾99%的美國出口產品取消關稅障礙,包括農產品與能源。
-
菲律賓:7月22日簽署協議,關稅從20%降至19%,川普稱其“對美開放市場”,並提到雙方會在軍事上合作,雖細節未明。
-
日本:7月23日達成協議,關稅由25%降至15%,並針對汽車產業給予更優惠待遇。川普宣稱日本將投資5500億美元於美國,美國可取得“90%的利潤”。
-
歐盟(27國):幾日前達成協議,關稅由原先預計的30%降至15%,汽車關稅亦降至15%,部分產品如飛機與學名藥則恢復至2025年1月前的稅率。雖然歐盟內部有反對聲音,但歐盟貿易專員稱這是“在艱難條件下能達成的最佳協議”。
-
南韓:是最新一個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亦適用15%的關稅,汽車關稅同樣降至15%。南韓將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川普表示90%的利潤將由美方取得,南韓總統則稱此舉將協助其企業進軍美國造船與半導體產業。
-
中國:雖尚未正式達成協議,但雙方自5月於日內瓦首次會談後同意暫時降稅至中國輸美商品30%、美國輸中商品10%,這項“休戰”將維持至8月12日,最新一次會談在斯德哥爾摩未能延長休戰,需等川普親自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