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 八個成員國於 8 月 3 日召開線上會議,同意自 9 月起將每日石油產量增加 54.7 萬桶/日。這是今年以來連續第五次增產,反映該聯盟正持續推進其搶占市占率的政策方向。
增產背後考量
根據會議決議,這次增產等同於完全逆轉 OPEC+ 過去最大規模的減產措施,同時也包括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額外增產安排,總增產規模達 250 萬桶/日,相當於全球石油需求的 2.4%。
本次會議舉行背景為美國加強施壓印度,要求印度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以促使俄方重返烏克蘭談判桌,美國總統川普希望在 8 月 8 日前完成。不過, OPEC+ 並未直接提及相關地緣政治因素,但在聲明中指出,全球經濟健康與石油庫存偏低是此次增產的原因。
市場反應與消化能力
儘管 OPEC+ 自 4 月以來已連續增產,國際油價仍維持高檔。布蘭特原油價格在週五(8/1)收於每桶 70 美元附近,遠高於今年 4 月時的低點 58 美元。季節性需求上升以及市場庫存偏緊,支撐油價維持強勢。
OPEC+ 的增產節奏自 4 月起逐月擴大,當月先小幅增產 13.8 萬桶/日,接著 5 月、6 月與 7 月均進一步調高產量,各月增幅皆達 41.1 萬桶/日,高於原先規劃。8 月則擴大至 54.8 萬桶/日,9 月預定再增 54.7 萬桶/日。分析師指出,雖然這一連串增產幅度超出原先安排,但中國積極進行囤油,是支撐市場吸收這些額外供應的重要原因。
減產安排的後續考驗
OPEC+ 預計於 9 月 7 日再次召開會議,屆時可能考慮重新啟動一項共計 165 萬桶/日的減產措施,該措施目前仍有效至年底。除了這項自願性減產外,OPEC+ 全體成員仍持有另一項每日 200 萬桶/日的減產配額,預計持續至 2026 年底。
分析人士指出,OPEC+ 雖已成功逆轉最大減產幅度而未造成油價崩跌,但接下來如何處理剩餘減產措施,將是更具挑戰的任務,尤其在地緣政治風險升高與內部協調壓力並存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