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新廠量產進度
- 目前產能比重:中國廠 90%、馬來西亞廠 5%、台灣林口 5%。
- 新廠投產後,目標五年內馬來西亞廠產能占比提升至40%,大幅增加海外產能比重。
- 馬來西亞廠產品聚焦高附加價值的光通訊及車用智慧座艙模組。
今年下半年,毅嘉(2402-TW)位於馬來西亞居林高科技園區的新廠將於10月正式量產,初期產品主攻智慧座艙、儲能BMS(電池管理系統)、資料通訊等領域,並已取得二期土地,顯示公司對未來訂單信心十足。
隨著新產能開出,預期將大幅提升公司在高成長應用市場的滲透率,有望未來馬來西亞廠在2030年營收占比超過40%,這背後有兩個核心動機:一是因應地緣政治與全球客戶「去中化」的供應鏈需求,二是提升供應鏈彈性與風險分散能力。
東南亞佈局優勢
受地緣政治穩定、勞動力成本優勢與政府積極招商帶動,東南亞成為全球電子產業的新興生產重鎮,馬來西亞由為突出。毅嘉(2402-TW)新廠的設立不僅可就近服務國際客戶,還能因應美中貿易戰、ESG永續要求等外部變數,強化供應鏈韌性,提升國際競爭力。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2027年成長動能關鍵:光通訊與資料中心產品線
毅嘉(2402-TW)近年積極切入光通訊領域,尤其是針對資料中心高速傳輸需求,已小量出貨給美系前兩大光通訊領導廠商。
隨著馬來西亞新產能開出,預期2027年光通產品營收占比將達雙位數。這一塊的成長潛力不容小覷,因為全球AI訓練平台、雲端運算與資料中心對高速光模組的需求正快速攀升。
公司也明確指出,未來會有更多矽光子技術(SiPh)相關產品導入,這些都是高毛利、高技術門檻的領域,有機會拉升整體獲利結構。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車用電子穩健成長,智慧座艙與自動化趨勢明確
根據毅嘉(2402-TW)法說會整理公司上半年產品比重,車用仍是公司營收主力,占比高達60%(智能座艙28%、連接板 25%、內飾件 7%),這部分因為汽車智慧化、電動化趨勢,需求穩定且成長性強。
公司核心賺錢來源為軟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和機構整合元件。軟板業務又分為空板和PCBA(軟板組裝),代表他們不只是賣板子,還提供組裝服務,這也是毅嘉(2402-TW)毛利率相對同業較高的原因。
其中,智慧座艙已成為汽車產業升級的核心,隨著車內螢幕數量與面積大幅提升,帶動車用軟板、觸控面板、機構件等需求持續攀升。公司早在 2008 年就切入車用軟板,2022 年更打入車載硬板系統,現在已經能提供從軟板、硬板到模組整合的一條龍服務。這種深度綁定 Tier 1.5 客戶的模式,讓公司在汽車電子供應鏈中有明顯競爭優勢,即使車市銷量波動,智慧化滲透率提升仍能帶動需求成長。
此外,隨著新能源車與儲能產業發展,BMS(電池管理系統)對高可靠度軟板與模組需求同步提升,公司馬來西亞新廠將成為這兩大高成長領域的主要供應基地,預期能快速切入國際車廠與儲能系統大廠供應鏈,搶佔市場先機。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多元布局,分散單一產業風險
毅嘉(2402-TW)消費性電子產品(穿戴設備、遊戲機、手機等)佔約33%,這塊市場波動較大,但毅嘉成功打入多個國際知名品牌的供應鏈,展現強大客戶開發能力。
除新興領域如光通訊、散熱模組、機器人、無人機等,雖然目前新事業占比不高,但毛利率高且成長潛力巨大,且有助於分散單一產業波動風險,這也是公司未來成長的秘密武器。
目前機器人領域已經出貨軟板模組給美系、中系客戶,機構件預計今年第三季量產。無人機產品則預計 2026 年開始貢獻營收。
林口廠散熱模組量產進度
- AVL為全球知名汽車研發與認證機構,取得其認證具高度含金量。
- 新機種Award代表產品符合客戶嚴格標準,具備市場競爭優勢。
- 散熱模組為AI、資料中心及車用電子等高成長市場關鍵零組件。
- 預期隨著市場需求提升,散熱模組營收占比將顯著增加。
台灣林口廠作為研發中心,已於2025年3月開始設備進場,6月進入試產階段,9月正式量產散熱模組子系統產品(EMS/IMS/TMS)。此舉表示公司在散熱模組領域的技術與產能提升,未來有望貢獻高毛利產品線。
隨著量產穩定推進及客戶認證通過,預期毅嘉(2402-TW)散熱模組業務將於2026年至2027年逐步貢獻營收,成為多元化產品組合中的重要成長引擎。然而,營收占比要突破雙位數,預計仍需至 2030 年才有機會實現。
下一步值得關注什麼?
毅嘉(2402-TW)已經明確走向全模組解決方案供應商,整合機構、電子與散熱管理技術,提供完整解決方案,拓展智慧座艙、穿戴設備、機器人、無人機及光通訊等市場,已經在馬來西亞成功卡位智慧座艙、儲能等高成長領域。
隨著新產能開出與產品組合升級,未來營收與獲利成長動能可期,並有望加速實現2030年馬來西亞廠營收佔比超過40%的戰略目標,持續強化在東南亞及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未來幾年,毅嘉(2402-TW)將迎來產業結構轉型的黃金期,其中馬來西亞產能利用率提升、光通訊產品放量速度,以及車用電子滲透率成長,將是決定營收與獲利能否持續高成長的三大關鍵。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資料來源:優分析產業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