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區域銀行壓力未解 晨星:儘管提列更高準備金,通膨與信貸風險恐擴大

2025年10月18日 01:40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2023年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倒閉,後由第一公民銀行(First Citizens Bank)接手。Reuters/TPG
2023年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倒閉,後由第一公民銀行(First Citizens Bank)接手。Reuters/TPG
美國區域銀行雖已經歷一輪資本重整與監理強化,但高利率環境與通膨壓力仍是主要風險來源。聯準會若在2025年底前維持高利率區間,將進一步壓縮區域銀行的利差空間與融資能力。

整體而言,雖然中型銀行體系風險較2023年顯著下降,但若信貸品質惡化或資金成本上升過快,仍可能引發新一輪「隱性壓力測試」。市場將密切關注2025年第四季與2026年上半年區域銀行的貸款減值提列與流動性指標變化。

【2025年10月18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根據《晨星公司(Morningstar)》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美國區域性銀行即使在2023年銀行危機後積極強化資本與流動性,當前仍顯露出新的壓力跡象。通膨持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與低收入族群貸款違約率上升,正使銀行業面臨新一波信貸損失風險。

晨星:貸款違約恐續升

《晨星》金融機構信貸風險主管Michael Driscoll在報告中指出,美國區域銀行未來幾季可能出現更多逾期與呆帳。雖然多數銀行已提列足夠準備金以吸收潛在損失,但資金市場緊張仍值得關注。

他表示,自2025年10月15日以來,美國銀行業已透過聯準會的常設回購便利機制(Standing Repo Facility, SRF)借入超過150億美元,顯示部分中型銀行仍面臨短期資金壓力。該機制原於2021年設立,作為疫情後的永久性流動性工具,允許銀行以美國國債等高品質抵押品向聯準會融資,以防止短期資金市場出現劇烈波動。

然而,近期SRF借款規模在兩天內飆升至疫情以來最高水準,反映出銀行體系流動性緊縮與回購市場利率升破4.25%,部分銀行難以以合理成本取得短期資金。市場分析指出,這與聯準會自2022年啟動的量化緊縮(QT)政策有關,資產縮表使市場流動性持續收縮。

Driscoll接受訪問時進一步說明:「我們其實預期這一輪信貸週期的壞帳會比目前看到的更嚴重,但整體情況仍在可控範圍內。市場現在的反應有些放大了風險,出現了過度擔憂的情緒。」

危機後強化存款結構

自2023年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Signature Bank與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相繼倒閉後,美國中小型銀行普遍調整資金結構,增加受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保障的存款比例,以提升穩定性。

Zions Bancorporation(ZION-US)目前約有56%的存款受FDIC保險保障。該行股價在2025年10月16日大跌14%,但隔日早盤反彈4%。

投資人信心仍脆弱

儘管區域銀行資本結構較2023年明顯改善,但投資人與客戶信心仍顯脆弱。一旦市場出現恐慌,存款外流仍可能在短時間內加劇流動性風險。

受此消息影響,10月17日亞洲與歐洲金融股早盤一度承壓,不過美國主要銀行財報表現亮眼,帶動銀行股尾盤反彈。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金融股
銀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