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儘管全球貿易局勢動盪不安,尤其美中貿易摩擦仍陰霾不散,但國際鋁價卻並未出現大幅滑落,部分原因得歸功於中國多年來堅守的一項政策:鋁產量上限。
全球供應緊繃,中國「限產」成關鍵
儘管今年以來鋁價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小幅下滑了2%,但去年全年仍上漲了7%。分析師指出,在全球經濟面臨衰退風險的背景下,若無穩定供給的力量介入,鋁價本應面臨更大跌幅。
中國身為全球鋁產能大國,占據了約六成的全球鋁產量,自2017年起實施年產量上限4,500萬公噸的政策,以控制產能過剩。此一政策迄今未變,成為市場價格的關鍵支撐因素。HSBC分析師Howard Lau指出:「目前中國鋁產已非常接近上限,而全球也沒有明顯的新產能加入,這對價格形成正面支撐。」
鋁價平衡在一線之間
根據四月的市場調查,預估今年全球鋁市場將出現28萬公噸的微幅過剩,但在7,600萬公噸的整體市場規模中,幾乎可視為供需平衡。一旦中國雲南省因缺乏水力發電而出現供應中斷,市場甚至可能轉為短缺。
摩根士丹利則表示,在產能受限的背景下,鋁價可能穩定在每公噸2,600美元附近;但若全球經濟走弱、需求驟降,價格恐跌破2,000美元,創下2021年以來新低。
鋁或許更具抗跌力
儘管銅市近年受到能源轉型與電動車需求支撐,但從供需結構的角度觀察,鋁的價格走勢在今年或許更具韌性。BNP Paribas高級商品策略師David Wilson指出,鋁的供應成長潛力相對有限,這意味著即使需求疲弱,其價格下行空間也會因供應瓶頸而受到抑制。
反觀銅市,雖然長期需求前景明朗,但全球多個主要礦場在近年擴產計畫陸續進入生產階段,使得供應成長明顯,削弱了價格的支撐力。也就是說,在經濟放緩、需求動能不足的情況下,鋁因供給無法迅速擴大,反而可能比供應持續擴張的銅更具抗跌性。
ING商品分析師Ewa Manthey補充,雖然中美近期短暫互削關稅、貿易關係略有緩和,但長期不確定性仍高,整體金屬市場的需求端壓力並未完全解除。在此背景下,鋁市「供應緊、需求弱」的結構,可能比銅市的「供需雙升」格局更容易支撐價格,進而使其相對表現更為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