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關注達明 ?
因為 AI 技術進步、全球勞工短缺、自動化需求提升 等等因素,協作機器人需求將會持續提升,根據優分析產業報告《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2022-2028 年全球協作機器人市場將從 8.1 億成長到 24.1 億美元,CAGR 高達 20.5% ( 請參考下圖 )。三大巨頭分別是 半導體測試設備供應商 Teradyne 旗下子公司 Universal Robots ( 產業龍頭,市佔率高達 40% ),日本自動化設備大廠 Fanuc ( 擁有完整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 和 達明 ( 4585-TW )。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協作機器人廠商正透過 價格優勢 在本土快速擴張市場,而達明面對劇烈競爭的應對方式,主要是透過提供 高附加價值的解決方案,來降低客戶在系統整合和維護方面的總體成本,尤其是在 半導體 等等高端應用產業。換句話說,達明的競爭力體現在 性價比 & 整體解決方案,而非單純的價格優勢,例如為符合半導體市場對於機械手臂的大量需求,達明正開發適用於黃光製程的機械手臂。
總而言之,達明的產業競爭力相當強,而且 2023 年機器人手臂營收高達 89%,自動化整合方案為 11%,可說是濃度極高的機器人概念股、未來隨著協作機器人的市場規模持續成長,營收和獲利將有望開始進入成長軌道。此外,達明董事長何世池指出,雖然現階段企業會專注於 協作機器人市場,但是未來也會進軍 人型機器人市場,尤其是上半身的技術開發。有鑑於這兩個市場都具有很大的成長潛力,因此將達明列入值得關注的清單。
( 資料來源 : 優分析產業報告 全球工業機器人 )
達明機器人 有什麼特別厲害的地方 ?
一般智慧工廠需要仰賴 很高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來整合不同品牌的 軟體、3D 機器視覺相機、機器手臂,這是在推動智慧製造過程中的主要挑戰之一。而達明推出的 TM AI Cobot 是擁有內建視覺和 AI 技術的協作機器人,能夠將傳統工業機器人 腦、眼、手 三個分開的系統全部整合在一起,不僅能大幅降低建置和維護成本,更能提高工作彈性,甚至可以隨時轉換不同生產線。這就是達明機器人特別厲害的地方。
達明是透過什麼渠道 銷售機器人 ?
策略合作模式,達明會透過全球超過 100 家代理商 & 系統整合商銷售自家產品,例如 2018 年 TM AI Cobot 就是透過最重要的策略合作夥伴 歐姆龍 ( OMRON ) 的全球銷售管道推廣至市場,當時佔達明總營收的比重甚至高達 40%。
直接銷售模式,達明也會透過全球分公司和辦事處直接銷售產品,但目前主要還是集中在台灣和中國市場,1H24 直接銷售比重已高達 60%,歐姆龍營收比重則是降低至 30%,最後 10% 則是留給母公司廣達集團,未來可持續透過內部反饋來提升產品品質。值得注意的是,直接銷售比重提升,顯示出 達明對產品定價和市場策略擁有更大的控制權,同時也有助於毛利率的提升。
此外,2025 年 2 月 6 日達明和全球半導體封裝設備巨頭 ASMPT 簽署合作備忘錄,成功搶進當紅的半導體自動化商機,因為半導體應用毛利率相對較高,也有助於毛利率的提升。
重要結論
根據市場的供應鏈調查,2024H1 應該就是自動化產業的谷底,主要原因是 半導體產業的資本支出 已經明顯增加,許多自動化廠商已出現 客戶拉貨動能增強 & 訂單能見度提升 的情況,再加上 日本積極發展半導體、東南亞受惠供應鏈轉移 皆需要大量建置智慧工廠。因此,市場預估 2025 年達明不僅營收有望成長 20-30%,毛利率也有望提升。
接下來講講 投資風險,2024 年底達明生產約 3000 台協作機器人,企業預估 2025 年產能有望達到 6000-7000 台 ( 請參考下圖 ),但自動化產業剛剛開始復甦,企業是否真的有接到能明顯貢獻營收的訂單,是最值得關注的風險。今年 1 月達明營收為 1.35 億,月增 4.6%,28.8%,考量到 1 月的工作天僅有 17 天,其實算是很不錯的數據。如果 2 月營收能夠繼續衝高,那將會是更加正面的訊號。
( 資料來源 : 優分析產業資料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