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美國政府宣布,從2025年10月14日起,將對所有外國建造的汽車運輸船徵收新的港口費用。這項政策的主要內容如下:
🔺課徵對象:所有外國建造的汽車運輸船,不論船旗國或所有權背景。
🔺收費方式:按最大載車量(CEU, Car Equivalent Unit)計算,每輛車需繳交150美元。
以一艘可載6,000輛車的汽車運輸船來看,單次進港就要繳交高達90萬美元的費用,直接大幅拉高航運公司的營運成本,壓縮每次航行的獲利空間。
更引發業界關注的是,連支援國防任務的船隻也無法豁免,美國海運安全計畫(MSP)旗下的20艘美國旗車船,包括Liberty Global Logistics、ARC(American Roll-On Roll-Off Carrier Group)以及Maersk Line Ltd.(馬士基美國子公司),同樣適用新費用。
這帶來幾項潛在風險:
⚠️ 企業營運負擔加重,可能降低承運商續留MSP計畫的意願。
⚠️ 一旦MSP船隊縮編,將削弱美國在戰時或緊急情況下,快速部署大型軍備的能力。
⚠️ 同時推高國防後勤成本,增加整體軍事開支壓力。
整體來看,這項新政策不僅重創民間汽車運輸業,也在無形中對美國自身的國防後勤體系埋下隱憂。
全球車船齊中箭,運價全面走高
目前全球大約有1,466艘汽車運輸船投入營運,但真正由美國建造的僅有39艘,比例極低。這代表幾乎所有活躍於國際市場的車船運營商都將受到新政策的直接衝擊。
隨著單次進港的額外費用大幅提高,業者勢必將成本轉嫁給汽車製造商與進口商,最終推升全球汽車運輸價格。
根據最新市場數據,過去幾年汽車運輸船的資產價值已出現明顯上升,特別是5年船齡與10年船齡的車船,在2022年後價格翻倍成長,創下歷史新高,這反映出當前全球汽車運力相對吃緊的局面,未來若新稅正式上路,勢必進一步加劇運力短缺與運價上揚的壓力。
關稅再加碼,進口車要變更貴了
美國目前對進口車輛已施加了25%的關稅,而這次的新港口稅無疑又加了一層負擔,進口車的整體成本將再度墊高,將直接影響到美國本地的汽車銷售價格。
特別是來自德國、日本、韓國等主要出口國的車款,預期將首當其衝,未來在美國市場的售價勢必水漲船高。消費者來說,買車的門檻變得更高;對汽車製造商與經銷商來說,則需要重新調整供應鏈布局與價格策略,以因應來自航運端的新一波成本壓力。
在全球通膨尚未完全受控的情況下,美國消費者恐怕將迎來更昂貴的進口車時代。
大型新船交付高峰在即,新稅成潛在挑戰
汽車運輸船(PCTC)是專門運輸新車、二手車及各類輪式貨物的重要船型,這類船採用滾裝設計(Ro-Ro, Roll-on/Roll-off),具備多層甲板與內部坡道設計,讓車輛能夠直接開進開出,大幅提升裝卸效率。
隨著全球汽車銷量回升、電動車出口迅速成長,汽車運輸船市場需求也持續攀升。為滿足不斷擴大的運輸需求,全球航運業也出現明顯的船型大型化趨勢,新造PCTC船普遍提升至7,000至9,200輛車容量,單次航行經濟效益大幅提高。
像NYK Line(日本郵船)、K Line(川崎汽船)、MOL(商船三井)與Wallenius Wilhelmsen等業界龍頭,正積極擴充旗下的大型汽車運輸船隊,預計到2025年,全球將交付超過80艘6,000車位以上的新一代PCTC船,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然而,隨著美國新港口稅政策上路,未來新船投資的步調可能趨於保守,整體市場的供需平衡也將進入新一輪調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