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漢翔(2634-TW)於高雄岡山廠區正式啟用自建鍛造廠,宣告在「熱鍛」領域具備完整實現條件,並開始推進更高技術門檻的「恆溫鍛造」製程,進一步建構航空發動機核心零組件所需的技術能力。
在航空產業分工體系中,鍛造材料為供應鏈中難度最高、技術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目前全球僅少數具規模廠商具備相關量產與工藝能量。此次漢翔鍛造廠的落成,則是在整合本地產學資源(包含豐達、高雄科技大學與金屬工業研究中心)下,逐步完成技術驗證與設備建置,並開展多層級鍛件製程的研發與應用。
技術突破有望改寫在地航空供應鏈布局
恆溫鍛造製程屬於超合金加工技術中難度較高的階段,須精準控制模具與胚料溫度,主要應用於高溫結構件,如發動機渦輪盤與葉片等,製程設備成本與技術門檻皆高。漢翔此波擴產,代表其將由傳統航太代工向上延伸至高附加價值零組件加工,並具備進入國際供應鏈的潛力條件。
此外,在全球供應鏈重新佈局、戰略物資自主程度備受關注的背景下,具備關鍵製程能力的在地供應商,將更有機會切入國防、商用與民用航空多元應用場域。
雙軌發展邏輯逐步成形
-
國內面向: 漢翔持續強化在地供應自主能力,對戰力維持與關鍵零組件本土化具實質意義。
-
國際面向: 在國際供應鏈不確定性上升情境下,具備自主鍛造能力的廠商,有望擴展海外合作與產品應用空間。
-
技術面向: 進入恆溫鍛造階段,意味著在超合金零組件加工能力上的升級,對後續承接發動機關鍵部件業務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