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巨災風險高頻化 保險業年均損失1,320億美元 Verisk:氣候風險已成日常成本

2025年10月17日 15:32 - 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
颶風麗塔(Rita)侵襲德州與路易西安納州沿海地區。Reuters/TPG
颶風麗塔(Rita)侵襲德州與路易西安納州沿海地區。Reuters/TPG
Verisk報告指出頻率型災害占全球保險損失三分之二,氣候變遷與都市化推升長期曝險,保險業邁入「氣候成本時代」。

【2025年10月17日,優分析/產業數據中心報導】⸺當今的保險業,面對的不再只是偶發的超級颶風或地震,而是一波又一波「高頻率、小規模、但高損失」的氣候事件。根據風險數據公司Verisk於2025年9月發布的《全球模擬巨災損失報告》(Global Modeled Catastrophe Losses Report),在2020年至2024年間,全球受保巨災年均損失達1,320億美元,遠高於2015年至2019年的1,040億美元,短短五年間暴增近三成。

同時,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最新統計也指出,2024年全球受保巨災損失高達1,370億美元,年增19%,創下近十年第三高紀錄。

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持續上升,加上再保市場價格下滑,使保險公司承保利潤面臨明顯壓力。這些數據顯示,保險公司每年需預留的理賠準備金額,已遠超過過去財務預期。Verisk直言:「自然災害已不再是異常現象,而是保險業的日常成本。」

頻率型災害取代極端事件 重塑全球風險結構

Verisk指出,推升損失的主因已不再是傳統的颶風與地震,而是「頻率型災害」(frequency perils),包括劇烈雷暴、野火、暴雨與洪水等。這些事件雖規模較小,卻因發生頻率極高,在全球潛在受保損失中已占三分之二。

Verisk極端事件解決方案部門總裁Rob Newbold警告:「高頻災害的累積損失,正在重塑全球保險資本結構。對許多業者而言,這不只是天災,而是長期財務壓力。」

通膨與城市化推升曝險 氣候變遷年增壓力不可忽視

Verisk報告進一步指出,全球受保資產曝險在過去五年間年均成長約7%,主要受到通膨與都市化推動。隨著住宅、商業建築與基礎設施加速向高風險地區集中,保險標的的地理分布日益偏向災害熱點。

雖然氣候變遷並非造成損失攀升的唯一因素,但Verisk估算,它平均每年會讓全球承保損失增加約1%。這裡所說的「平均年承保損失」(Average Annual Loss,簡稱AAL),是保險業衡量長期災害風險的重要指標,用來估算一家公司或市場在多年觀察下,平均每年預期將承擔的損失金額。

法人分析師指出,這1%的年增幅看似溫和,但其影響會逐年累積。若以十年為期,總體AAL將提高超過10%,相當於再多出一場「中型巨災」的損失規模。換言之,氣候變遷雖是漸進式衝擊,卻正默默把保險業的災損基準線推向新高。

全球巨災熱點轉移 三大區域成損失主軸

根據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2024年全球巨災損失主要集中於三大區域。北美的夏季龍捲風與冰雹造成約520億美元損失;歐洲的洪水與冬季風暴損失約390億美元;而亞洲(特別是日本與中國沿海地區)則因颱風與暴雨事件造成超過300億美元損失。這使2024年成為近十年中損失最嚴重的年度之一,僅次於2017年與2021年的超級颶風年。

氣候災損的結構性上升已成為長期趨勢。過去十年全球受保損失的年平均增幅達6%至8%,顯示「保險覆蓋率擴大、但風險成本同步上升」的矛盾現象。

保險覆蓋失衡 亞洲保障缺口最大

全球災損的保險覆蓋率呈現明顯的區域差距。北美的受保比率約48%,居全球之冠;歐洲約為40%;拉丁美洲約32%;而亞洲僅12%,為全球最低。換言之,亞洲每發生100美元的災害損失,僅有約12美元由保險公司吸收,其餘則需由政府或個人承擔。

業界普遍認為,「亞洲的保障缺口既是危機,也是成長契機。」在氣候變遷與都市化雙重推動下,雖然風險升高,但長期保費成長潛力仍龐大。

歐洲則率先行動。歐洲保險監管機構(EIOPA)已宣布,自2025年起,所有在歐洲市場營運的保險公司,須依照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架構(TCFD)全面揭露氣候風險曝險。新制要求業者說明高風險地區承保比重、溫室氣體排放的間接曝險,以及氣候變遷對定價模型的潛在影響。

法人指出,這項規範代表保險業正式進入「氣候風險定價時代」,風險透明化將成為未來保險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氣候變遷=成本

全球保險業正從「巨災例外」邁向「氣候常態」。Verisk預估,若目前趨勢延續,2030年前全球受保巨災平均年損失將突破2,000億美元,再保市場的資本需求將出現結構性上升。對保險業而言,這不僅是風險管理的挑戰,更是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

當氣候變遷不再只是環境問題,而是直接反映在財務報表上的成本,保險公司勢必得在科技、數據與資本韌性之間重新尋找平衡。

全球最大P&C保險公司概況

根據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公布的2025年全球財產與意外(P&C)保險公司排名,美國State Farm以2024年直接已賺保費1,031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一,年增率達17.7%,主要受惠於個人汽車與住宅險保費持續上升,損失率為78.2%(即理賠支出占已賺保費比例,屬主要成本指標),雖然損失率較同業高,但這其實是反映該公司採取保費增長策略——透過龐大的保戶基礎與高度市場滲透率,以規模分散風險、維持穩定承保獲利。

排名第二的仍為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2024年P&C保費收入達856.2億美元,年增5.9%,損失率67.5%。分析指出,該公司在美國再保與商業保險線持續擴張,維持穩健增長。

德國保險龍頭安聯集團Allianz以807.3億美元的保險服務收入位居第三,年增8.5%,損失率69.3%。安聯受惠於歐洲市場強勁的財產險與健康險需求,2024年營運表現持平向上。

最亮眼的表現來自美國Progressive,憑藉個人汽車險業務高速成長,2024年保費收入721.7億美元,年增20.5%,全球排名自2023年的第六躍升至第四名。該公司損失率為69.1%,顯示其在擴張同時仍維持良好風控。

整體而言,2024年全球P&C保險市場前四強仍由美歐大型集團主導,其中三家來自美國,凸顯美國市場在全球保險產業中的結構性領先地位。

這篇文章對你來說實用嗎?
很實用!
還可以
有待加強...
標籤關鍵字
金融業
保險業